【摘要】在國內廣電紛紛探索制播分離和產業轉型改革的當下,燦星節目制作公司的成長路徑和創新方式具備參考和啟示意義。本文以燦星的王牌節目《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為例,分析了“燦星系”節目的制作特點,剖析了燦星的產業經營模式,希望借鑒燦星的成功經驗,給予傳統電視改革與創新的方向建議。
【關鍵詞】 燦星﹔節目制作﹔經營模式﹔制播分離﹔產業改革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正在浙江衛視熱播,加上今年新推出的《中國好歌曲》、《出彩中國人》、《中國好舞蹈》三檔熱門節目,“燦星系”(以下簡稱“燦星”)在2014年勢頭不減。一家新成立的社會公司,緣何在短短三年間,迅速成長為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制作力量?在國內廣電紛紛探索制播分離和產業轉型改革的當下,對燦星成長路徑和創新方式的研究更具實際價值和啟示意義。
一、燦星節目制作特點梳理
回顧燦星近幾年出品過的成功節目,從《中國達人秀》到《出彩中國人》,從《中國好聲音》到《中國好歌曲》,從《舞林爭霸》到《中國好舞蹈》以及《舞出我人生》,它們除了在收視上有出色表現外,還在節目制作方面逐漸形成一些彼此相互影響、密切關聯的規律,共同構成了燦星節目的特點。(見下頁表1)
特點一:同源復制,同類延伸。從2012年《中國好聲音》算起,三年時間,四個上星頻道,七檔綜藝節目,個個收視出色,燦星如此快的研發速度,如此高的成功幾率,秘訣有兩個:復制和延伸。燦星的復制主要是同源復制,即在引進的原版節目模式基礎上,改頭換面復制再造一個類似節目,如《中國達人秀》、《舞林爭霸》換個名字,換個頻道,就成了《出彩中國人》、《中國好舞蹈》,《中國好聲音》聚焦創作歌手,就成了《中國好歌曲》。燦星的延伸表現為同類延伸,即把同樣的節目模式和手法延伸至其他同類選題,從才藝到唱歌,再到跳舞,燦星把平民選秀的本質和明星嘉賓+個性選手的模式不斷延伸、拓展,形成了看似不同,又風格雷同的燦星節目陣。有成熟模式做鋪墊,有現成團隊和經驗,再配以不錯的平台,快速出產和收視成功基本不會有問題。(見圖1)
特點二:海外引進,中國表達。無論復制或延伸,前提都是要有成功樣板,燦星的樣本就是《中國達人秀》和《中國好聲音》。與節目同步引進的還有一本版權說明書(俗稱“紅皮書”)。這是一份完整的劇本大綱和產品說明書,包括前期准備、嘉賓選擇、選手挑選、現場音響、燈光調校、鏡頭剪輯,甚至連接線的方法等細節,都有一套嚴謹的制作規范,可操作性極強,是燦星制作和復制的主要依據。燦星的成功還在於它把海外引進模式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如根據中國觀眾的收視心理和喜好,有意增加明星、故事等元素的分量﹔與本土輿論環境相結合,突出公益、正能量、圓夢的主題,為有夢想、有才藝的平民創造機會。這些結合是燦星節目可以游刃於央視、衛視等不同平台的關鍵。
特點三:性情人物,制造反差。燦星節目在人物上無一例外採用了明星+平民的人物配置,兩類人物的選擇和塑造煞費苦心。明星的選擇有兩個顯著規律:一是有性情,如《中國好聲音》中那英、庾澄慶,《中國好舞蹈》中金星、海清,都向觀眾展現了真性情的另一面﹔二是有角色,如《中國達人秀》三位評委分別擔當了挑刺、煽情、搞笑的角色,配合得天衣無縫。平民的核心原則是制造反差,通過人物身份、故事與才藝的反差設計,帶給觀眾心靈的震撼,這是燦星節目的常規套路。這樣的選手數不勝數,《中國達人秀》中的“斷臂鋼琴師”劉偉、“農民版帕瓦羅蒂”徐宏東、“菜花甜媽”蔡洪平,《中國好聲音》中堪比鄧麗君原聲的盲女張玉霞、《舞林爭霸》中曾在中科院工作的“妖媚舞者”閻國超……真人秀的核心是人,無論明星或平民,觀眾最想看到的是有個性、有故事、真實的人。
特點四:場面做大,細節做小。大場面舞台、炫彩燈光、有創意的道具、后期精細剪輯等幾乎是燦星節目的標配,這符合觀眾看“奇觀”的收視心理。場面做大的同時是燦星對細節的苛求。在《中國好聲音》中,燦星花費大量成本請來受過專業訓練或有演藝經歷的歌手、國內頂級的貝斯手、知名的音響工程師以及價值千萬元、能保証在萬人體育場音質的音響等,確保“好聲音”品質。在節奏編排上,燦星節目的情節轉折和變化可以細化到每分鐘,多機位拍攝隨時抓取選手或嘉賓的細微表情,時刻帶給觀眾驚喜。在后期處理上,正是從《中國好聲音》開始,中國電視制作開始了大片化時代,多機位拍攝、多種拍攝角度、高片源比、蒙太奇剪輯等被廣泛運用。
其實,燦星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創新力,還有執行力,這些特點和策略其他節目或多或少使用過,而燦星卻將每個環節都做到了精益求精。隻有這樣的高標准,才能保証觀眾看到的燦星節目雖然模式雷同,但個個出彩。
二、燦星產業經營模式剖析
燦星這樣一家獨立於體制外的節目制作公司從一開始,就不隻把它的視野放在節目制作層面,它在產業經營上的探索和嘗試同樣帶給電視行業諸多啟示。
業內首創的股份制制播分離模式。傳統的制播分離通常有兩種模式:一是電視台出制作費,制作公司負責創意、制作,廣告收益歸電視台﹔二是電視台把時段打包賣給制作公司,節目生產和廣告經營均由制作公司負責。這兩種模式的致命缺陷都是沒有充分調動合作雙方參與和創新的積極性。燦星在《中國好聲音》中與浙江衛視採取的是股份制合作模式,8000萬元制作打包價由雙方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擔,浙江衛視負責技術、營銷、宣傳等,燦星負責內容制作,並給予全國市場2.0%的收視率保証,達標則雙方分享廣告收入,不達標燦星賠償電視台損失。在這樣一種彈性合作模式下,每一檔節目都是一個項目,作為項目股東的雙方明確了責任分工,分攤風險,共享收益,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與明星導師的合作上,燦星與導師同樣以入股分享選手線下收入為條件激勵明星更積極地配合節目。這種股份制合作或將成為未來制播分離的主要模式之一。
獨立於體制之外的多平台合作。燦星這家脫胎自星空衛視、隸屬於星空華文傳媒(SMG通過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曲線兼並星空傳媒后成立的新公司)的制作公司是獨立於電視體制之外的產物,它既有國資背景,又有境外資本、民營資本,多重身份使它可以在如今制播分離的大背景下游刃有余於多平台,從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再到央視,燦星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多平台的合作是燦星和天娛等體制內制作公司的最大區別,天娛雖然也是市場化運作,但與湖南衛視的關系太過緊密,限制了它與其他電視台的合作。在平台的選擇上,燦星主要瞄准更容易引起收視和話題效應的一線優質上星頻道,希望通過1-2檔成功欄目的品牌效應,迅速在業內形成影響力,這也是燦星快速成名的捷徑之一。
打造閉環產業鏈,賺取多輪收入。股份制的合作模式和體制外的優勢讓燦星在與電視台的合作中掌握了主動權。除了首輪與電視台分擔制作成本,分享廣告收益外,燦星還掌握著自有品牌欄目的版權(播出、延伸產品開發等)和選秀藝人兩項資源,以此賺取版權開發和藝人經紀兩輪收入,形成獨具特色的燦星閉環產業鏈。在這條產業鏈中,廣告分成最彈性,版權開發和藝人經紀最長遠。燦星節目大部分是選秀,這為公司培養了大批新人,由他們帶來的廣告代言、彩鈴下載、唱片、演出等去年貢獻超過3億元的收入﹔[1]版權開發包括了網絡版權分銷、衍生產品開發等,僅《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網絡版權就賣出了2.5億元的高價,並開發了電視劇、電影等衍生產品,未來還計劃向游戲拓展。這兩塊業務目前由星空華文傳媒下屬一家名為“夢想強音”的獨立公司全權負責。(見下頁圖2)
產業鏈的搭建只是燦星產業布局的第一步,它更長遠的規劃是做大夢想強音及母公司星空華文傳媒,資本運作是主要手段。今年,夢想強音主要股東璀璨星河已先后兩次將它持有的公司40%股份以總價8.4億元賣給了A股上市公司浙富控股,實現夢想強音曲線上市。這筆錢將幫助璀璨星河三位股東田明、金磊、徐向東通過MBO(管理者收購)收購新聞集團所持有的星空華文傳媒47%的股份。[2]未來星空華文將發展為一家涵蓋節目制作(燦星)、電視頻道(星空衛視、CHANNELV)、電影(華語電影片庫)、藝人經紀(夢想強音)的綜合性娛樂傳媒公司,謀求在香港上市。自此,燦星以團隊為核心,以欄目為品牌,以產業鏈為主線,以資本為手段的產業經營模式基本明晰。(見圖3)
在燦星的經營模式中,人才是最核心的資源,資本則成為穩固人才最關鍵的手段,不僅高管可以MBO持有母公司股份,燦星大部分員工也可以通過民星合伙持有夢想強音的股份,這種體制優勢是傳統電視台難以比擬的。從與電視台的股份制合作到與員工、股東的股權合作,燦星通過完全市場化的經營思路既掌握主動權,又充分調動合作方的積極性,最終實現多贏。
當然,燦星的模式並非完美無缺,一方面它的節目群正日益同質化,創作手法雷同,創新日顯疲態,簡單的復制和創新會加速節目模式的衰落,《中國達人秀》第四季、第五季收視的持續下滑就是例証﹔另一方面它在與電視台的股份制合作模式中過於強勢,不利於雙方長久合作,藝人經紀面臨市場整體不景氣的壓力,以及政策對於外資背景公司的不確定性等,都會影響燦星及母公司未來的發展。
我們關注和研究燦星,不只是為了借鑒它在節目制作和產業經營方面的成功經驗,更是希望發現它針對傳統電視體制和機制所做的顛覆性創新,這或許代表了下一步廣電改革的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1] 浙富控股擬至多4.2億入股夢想強音.中國証券網,[2014-03-25].www.cnstock.com.
[2]《中國好聲音》資本運作揭秘.新京報,2014-04-14.
(作者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電視傳媒中心總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