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5期

在行進中發現:主旋律紀錄片的創新

鄧惠斌

2014年10月27日13:11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由中央文獻研究室與江蘇省委聯合出品、江蘇廣電總台攝制的8集紀錄片《中國夢•中國路》,2014年8月14日起在央視1套晚間時段播出。該片歷時1年制作時間,跨越了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足跡深入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採訪中外各界人士200多人,在宏大敘事結構中闡述“中國夢”這一時代主題。

一、重大題材,全新解讀

《中國夢•中國路》是國家級重大項目,2013年2月廣電總局立項,列入國家重大宣傳規劃。通過紀錄片的方式解析“中國夢”、探求“中國路”,題材重大,任務艱巨。主創吳建寧從事紀錄片創作20多年,在他看來,對於“中國夢”這一重大題材的把握和呈現,最大的挑戰和追求都在於“新”——新一屆領導集體、新的治國思想、新的治國方略,都需要創作者予以最新的詮釋和呈現。

不同於政論專題片根據歷史資料去剪輯,嚴格按照文稿拍攝,講高山,則配上山巒的圖片﹔講大海,屏幕則呈現滾滾波濤……《中國夢•中國路》是一部文獻紀錄片,是第一部全面解讀“中國夢”偉大思想的作品,它的主要特點是記錄,記錄最大的規律是發現,在採訪攝制過程中進入導演視野的人和事,不斷被發現、被意識並且最終認定它的價值,繼而充實到作品中去。這是文獻紀錄片導演的基本功也是前期拍攝難點,它要求創作團隊在全面理解領會“中國夢”思想內涵的基礎上,呈以豐富的畫面、創新的典例表現“中國夢”的內核。

二、基調鮮活,多元呈現

一部主旋律紀錄片,厚重的主題以平實的電視語言表達,絕非易事。《中國夢•中國路》的敘述力求准確、平實、質朴,在平實平易的基礎上注重真情實感的流露與表達。這種敘事方式源於習近平總書記的行事風格。習總書記從基層一步步干起來,跟老百姓很親,這從他的講話中也可略見一斑。《中國夢•中國路》追求的是質朴的風格。

質朴不等於形式單調。第三集《精神風帆》的第一格畫面,是從深情優美的《馬蘭謠》歌聲中開始的,畫面從海拔2500多米的青藏高原深處的金銀灘展開,蜿蜒的鐵路,靜謐的小火車站。旁白:“這個火車站,不是用來運載旅客的,它將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從這裡運往羅布泊……”這一集集中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的重要思想。第一個鏡頭就落在這個鮮為人知的代號叫“221”的地方,這裡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制基地,錢學森、王淦昌、郭永懷、朱光亞、鄧稼先、周光召等一批后來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的科學家都曾在這裡工作。“221”工程是極其秘密的代號,很少有人知道。攝制組在豐富的素材中發現了它。吳建寧坦言,《精神風帆》這一集主要講信仰,但做不好就容易說教,一堆道理,枯燥乏味。“慣常情況下我們講‘兩彈一星精神’,可以直接解說:‘1964年10月,隨著羅布泊上空一聲巨響,中華民族挺直了腰杆。’然后配上蘑菇雲的畫面和人群歡呼的畫面。但是我們沒有這樣簡單地處理,而是找到了參加過全部45次核試驗的林俊德院士的事跡,在得到中辦‘可以拍,但要注意保密’的批示以后,我們非常興奮,有新東西了!”

第五集《人民福祉》,展示了2013年12月28日中午,一條吸引無數網友的微博:“親們,我沒看錯吧?習大大來慶豐吃包子啦!果斷上圖。”配以習近平邊用餐邊向店裡的職工了解情況,尤其是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問題的畫面。接著,一個蒙太奇鏡頭拉近:“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群眾喜歡找到習大大當年坐過的位置。幾位在這裡吃包子的清華大學的博士生表示……”紀錄片將廣為人知的新聞靈活運用,深化了主題內涵。

三、善於發現,尋求線索

傳統主旋律紀錄片是嚴格按照文稿的脈絡來拍攝的,行話叫做根據文字往裡“扎畫面”,創作的空間很少。《中國夢•中國路》的原稿只是規劃和提綱,它最大的特點是在行進中發現——在採訪攝影中,不斷捕捉發現典例,根據實拍的內容重新解構,重寫解說詞。

吳建寧認為,靈感要在記錄的征程上尋找,再遠再累也在所不惜。《中國夢•中國路》原稿並未涉及出國的拍攝,但吳建寧認為,出國拍攝可以增加分量,豐富主題。

為了讓觀眾真切感受到抗美援朝那段歷史,2013年9月,《中國夢•中國路》攝制組來到朝鮮上甘嶺,在沉默的土地和遠去的歷史之間穿行。在這之前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協調,朝鮮官方才發出特別批示,江蘇廣電總台成為首個上上甘嶺實地拍攝的中國內地媒體。攝制組獨家拍攝到了22歲的志願軍戰士黃繼光堵槍眼的碉堡以及犧牲處紀念碑。主攝像何佳是個身形壯碩的小伙,但上甘嶺一行卻讓他心存余悸:“去上甘嶺,有十道崗哨,雖說才9月,但嶺上已經是天寒地凍,坡陡路險,我們的面包車一個勁地打滑,火星四濺。后來是陪同我們的兩名朝鮮人民軍中校軍官找到駐扎部隊,派出了十幾個人民軍戰士合力推,繞了幾個90度的陡彎才登上了嶺頂。”

從上甘嶺的冰山下來,攝制組又來到坦桑尼亞的火海,成功採訪了坦桑尼亞總理米增戈•平達﹔在美國,進入安達伯格庄園得到了第一手資料……大量真實、生動、首次呈現的畫面增加了《中國夢•中國路》的分量,使作品更具深度。

有時候,新鮮素材的線索往往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中,如果沒有善於發現、不斷求索的精神,往往會失之交臂。抗日聯軍的題材,在各級電視台的影像資料中比比皆是,素材唾手可得,但攝制組還是決定去現場拍攝。當地的碑、紀念館、學校,該拍的早就拍過,沒有太多令人激動的發現。就在大家有些沮喪的時候,當地宣傳部長無意間的一句話讓吳建寧如獲至寶:“有個抗聯營地,塌了很多年了,從沒有人進去過,靖宇縣電視台都沒有去過。”顧不上剛下過雨山上還有碎石隨著水流砸落,攝制組一行人順著料峭的石壁艱難前行。在最大的一個洞,攝制組有了驚人的發現:石壁上,紅色的大字寫著四條標語:“紅軍萬歲”、“抗日聯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從1932年到2013年,81年間從未被人發現的激情奪目的標語讓大家無比震撼,更是為新鮮素材的發現驚喜萬分。

四、精益求精,完美呈現

此片在后期制作階段,一幀幀畫面、一秒秒鏡頭都追求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第一集裡有個清代膠片的鏡頭,展示北京觀象台上有個渾天儀的畫面,一閃而過。專家審片時提出,北京天文台的渾天儀是清代外國傳教士從國外帶來的仿制品,后期制作立即撤換了這個鏡頭。開國大典的鏡頭,以往的影像資料都是黑白的,攝制組費盡心思,終於找到了當時蘇聯的攝像機在同一位置拍攝的彩色版本。第五集開頭,是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在內蒙古的冬季那達慕活動現場參加“五畜祈福”儀式的畫面,祝願來年風調雨順,五畜興旺,人民幸福安康。但看片時發現,播音員將多音字“畜”(此處讀ch?)讀成了(x?),編導迅速改正。

(作者單位:江蘇廣播電視報社)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