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5期

新媒體時代的紀錄片表達

萬小菡

2014年10月27日13:14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一、說受眾關心的事

新媒體的出現,增加了紀錄片傳播的渠道,電視台和視頻網站都提供紀錄片的播放平台,更多人能看到並了解紀錄片。紀錄片傳播更加迅速、覆蓋面更廣,持久影響力得以增強。

新媒體時代,紀錄片說什麼、怎樣說,仍然是最重要的。人們可以用手機、攝像機記錄和傳播感興趣的東西。面對眾多信息,人們可以自主選擇,不再只是被動接受,對紀錄片的主題內容和表述方式要求更高。紀錄片創作隻有關心受眾的需要,貼近他們的生活,說他們關心的事,才能吸引他們的目光。

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一播出就吸引了大批觀眾,半個月之內,央視將這部7集系列片播出了三輪,網絡電視台和各商業視頻網站也很快引進。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Ⅱ》(以下簡稱《舌尖Ⅱ》)開播后,同樣吸引了大批觀眾、網民觀看。2014年5月23日—6月1日的十天之內,在愛奇藝網站上,《舌尖Ⅱ》第6集《秘境》的播放量達到1362萬次,高居紀錄片排行榜第一名。《舌尖》為何如此受大眾喜愛?這部紀錄片談的不僅僅是美食,“拍《舌尖》,要展示人和食物之間的故事,透過美食來看社會”,總導演陳曉卿一開始就這樣定下了片子的基調。《舌尖》以貼近大眾、貼近生活的視角和表述方式,介紹中國食物和食物背后普通人的故事,受到觀眾喜愛。全片反映的食物和人的故事完全從現實中來,由攝制團隊的編導們經過幾個月在全國各地的前期調研后確定下來。這樣才有了採鬆茸的單珍卓瑪母女、挖蓮藕的聖武和茂榮兄弟、漁民林紅旗等活生生的人物。他們在深山密林中、在湖中淤泥裡、在夜晚大海的驚濤駭浪中勞作的身影感動了觀眾。“這就是人家的生活。我們的片子就想展現普通人”,執行總導演任長箴說。《舌尖》就是美食版“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這是這部紀錄片廣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二、優質的制作

完成主題內容的表達,讓觀眾樂於接受,紀錄片必須保証優質制作。受眾是否愛看,是評判紀錄片成敗的重要標准。截至2014年5月底,在愛奇藝網站的紀錄片風雲榜上,觀眾打分最高、最受好評的前4部紀錄片是《歸途列車》、《故宮100》、《大國崛起》、《美麗中國》。這些熱播紀錄片的內容創意、故事結構、畫面、音樂、音響效果等,都是精心設計和拍攝制作的。《舌尖》的攝制,僅前期調研就進行了好幾個月,攝制人員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前往全國各地實地調研,才確定了主題內容和攝制方案。在拍攝過程中,攝制團隊又到全國20多個省和少數民族自治區,選景、選擇拍攝對象,精心攝制每一個鏡頭。在湖北咸寧拍攝採蓮藕的畫面時,幾經周折才找到一個滿意的湖。為了真實展現挖藕人工作的場面,攝影師在湖中淤泥裡艱難地拍了三天,每一次換機位時,都要由挖藕人把他“挖”出來再接著拍。為了拍攝林紅旗出海打魚的故事,攝制組跟著漁民夜晚出海,迎著驚濤駭浪拍攝。漁民們在一次次失敗之后終於捕撈到大魚群,攝制組也拍攝到最有氣勢的畫面。《舌尖》攝制時採用了航拍和水下、延時、高速等攝影手段,加上后期精心制作,這樣一部用光講究、機位多變、畫面精美、音效到位、誘人又感人的紀錄片才呈現在觀眾面前。觀眾是非常有眼光的,夜晚10:30已經是昏昏欲睡的時刻,從電視上一眼就發現了這部不同一般的紀錄片,在開播那一周的每一個夜晚,他們忍著瞌睡和口水守在電視機旁,常常“口水與淚水齊飛”。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自我意識更強,也更加挑剔。高高在上的說教式紀錄片隻會把受眾推遠,人們需要的是平實、溫暖人心的敘述。“作為職業挖藕人,每年茂榮和聖武要隻身出門7個月,採藕的季節,他們就從老家安徽趕到有藕的地方……挖藕的人喜歡天氣寒冷,這不是因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氣冷買藕吃藕湯的人就多一些,藕的價格就會漲。”《舌尖》准確、平實的解說詞,和片子的主題非常貼近,直抵人心。

表達人文關懷的現實生活題材,高質量的攝制,用朴實的語言准確直白地述說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懷,再挑剔的觀眾也會被打動。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劉效禮認為,二十幾年來中國紀錄片都“多多少少帶著正面宣傳的味道,但恰恰是毫無宣傳色彩的‘舌尖’,成了宣傳中國最好的宣傳片”。

三、借助新媒體的互動功能

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話語權,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受眾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他們“內容生產要參與、信息選擇要針對、話語權力要分享、傳播控制要打破”。新媒體不僅是傳播的媒介,也是傳播者與受眾之間交流、互動的平台。發揮新媒體互動與雙向傳播的特性,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攝制中來,紀錄片將包含更多更深入的時代信息和更鮮活的生活細節。

如果說《舌尖》第一季對新媒體的運用還只是順勢而為,那麼,第二季從創意、攝制到播出,攝制機構、各大網站、網絡論壇和網友實際上已經是協同推動了。第一季播出后,有網友建議拍攝續集,央視立即作出積極回應。第二季開拍以后,攝制團隊開了微博“舌尖上的中國”,第一時間讓網友知道拍攝進展和美食信息。這期間,有的網站征集創意,有的開展第二季海報大賽,網友也組成了“試吃團”和微博群,積極提出建議。在第二季的內容遭到一些批評之后,總導演很快表示將結合觀眾意見重新剪輯,重新推出。在新媒體時代,隨著新技術的應用,紀錄片的攝制已經開始放下身段,學習平等地對待受眾。發揮新媒體的特性,讓觀眾參與表達,《舌尖》只是剛剛開始嘗試,但已經有明顯的效果。盡管內容有不足,《舌尖Ⅱ》還是創下了高收視率和高點擊率。現在,央視微博上有關《舌尖》第三季的微話題已經發出,網友紛紛留言表達他們對第三季的期待。

(作者單位: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專題部)

分享到:
(責編:張惠丹(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