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建設網絡強國需要和諧健康的網絡語言環境

2014年10月27日07:44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建設網絡強國需要和諧健康的網絡語言環境

  2014年4月1日,河南省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家機關公文、教科書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規范的網絡詞匯。朱慧卿/圖

  2014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標志著擁有6億網民的我國加速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運行”。這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網絡強國的有力措施。而構建和諧健康的網絡語言環境是實現以上舉措的重要前提。和諧健康的網絡語有助於凝聚社會正能量,營造改革好氛圍,宣傳和諧新氣象,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而言,我國的網絡語言環境是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正以其特殊的形式傳遞著社會正能量,如“光盤行動”“微博客運員”“切糕的愛”……這些內容正是通過和諧健康的網絡語言傳遍祖國大地。然而,網絡同樣是把雙刃劍,網絡語言中也存在著消極負面的因素。語言暴力盛行、網絡語言生態環境失衡等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綜觀當前網絡語言環境中的不和諧因素,可以概括為四個“背離”:

  第一,網絡語言的粗俗隨意與語言純潔性相背離,與百姓美好生活不和諧。網絡語境的非現實性,使網民的發聲較為隨意,其中不乏斷章取義、庸俗不堪甚至歪曲事實的語言﹔一些不法網站為謀私利,變身成為語言暴力事件的制造者或助推者,使網絡中充斥著淫穢色情、粗暴低俗的內容﹔一些網頁甚至還會彈出非法鏈接,嚴重污染上網環境,危害廣大青少年網友身心健康。這些粗俗任意的網絡語言,玷污了人們美好的心靈,與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格格不入。

  第二,散布謠言或虛假信息與語言真實性相背離,與社會持久穩定不和諧。近來,在網絡虛擬環境中散布謠言、發布虛假信息、誤導網民的現象屢見不鮮。不法分子惡意傳播涉恐、涉暴、涉黃、涉毒等違法信息,如不及時加以遏止,會引發公眾在危機事件發生后的心理恐慌,危及百姓的合法權益和國家根本利益。此外,個別網絡媒體為吸引讀者眼球,使用虛假標題或文不符題等手段欺騙讀者。這些謠言和虛假信息背離了語言真實性,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

  第三,中國式語言圍觀與語言交際性相背離,與語言的本質不和諧。語言的本質在於交際。但個別網絡語言,真正發聲目的並不在於交際,而是調侃或發泄。在中國式語言圍觀中,部分網民在網絡輿論中盲目從眾跟風,缺少理性辨識,盲目發表己見,往往導致網民情緒極端化,對某一對象群起而攻,令其精神與名譽受到巨大傷害。這種中國式的語言圍觀背離了語言交際性,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利於構建和諧健康的網絡語言環境。

  第四,生搬硬造新詞句與語言規范性相背離,與語言的規則不和諧。近些年來,網絡語言使用錯字別字、篡改詞語、濫用成語等現象層出不窮,部分網絡語言所生搬硬造的新詞語已走進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和新聞媒體,這些違背語言規范性的詞語某種程度上阻礙甚至誤導了人們的認知和理解,使人們正常的溝通交流受阻。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違背語言規則的詞語給漢語自身發展帶來了極大沖擊和挑戰。

  如何構建和諧健康的網絡語言環境,使公平正義、真實可信的網絡語言在網絡新媒體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成為我國網絡強國建設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網絡語言的四個“背離”,應通過嚴防三個“失”來應對:

  第一,嚴防網絡監管失責。鑒於網絡違法成本低、網絡違法犯罪隱蔽性強等特點,需要強大的網絡監管力量約束、規范網絡,政府相關部門應從信息制造、發布、傳播等各方面,按性質、分層次地對網絡語言進行歸類管理和制約,逐步形成法律懲處、協會自律、網站自查、輿論監督的“四位一體”網絡監管機制。搭建網絡違法犯罪舉報平台,充分調動網民監督積極性,確保立體化監管力量的形成,使網絡監管適應新常態,從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語言環境。

  第二,嚴防網絡語言失真。嚴防網絡語言失真離不開法律制約,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013年聯合發布的《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促進信息網絡健康發展、規范網絡語言使用起到積極作用。2014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強化網民責任意識,自覺抵制失真語言,對自己的言語擔責。“打鐵還需自身硬”,網站、平台需要建立常態化的信息審核、過濾和巡查制度,加強自省自律,做到客觀公允、真誠回應,增強社會公信力,營造和諧健康的網絡語言環境。

  第三,嚴防網絡語言失范。造成網絡語言失范的原因有主客觀兩個方面。客觀方面,網絡的隨意性、虛擬性和“快餐”性,以及網民素質參差不齊等因素,致使網絡語言語法錯誤、用語不當等失范現象頻繁發生。主觀方面,部分網民貪新騖奇、標新立異、張揚個性以致往往嘩眾取寵、信口開河,使其語言表達帶有主動失范的傾向。這些失范的網絡語言往往艱深晦澀,難於理解,喪失了交際功能,導致語言傳播失范。為此,網絡媒體應當自覺認同、主動遵守網絡交際規范和約束,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示范引導規范的網絡語言。對個體網民來說,也應自覺維護和諧健康的網絡語言環境。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