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盒子仿佛一個潘多拉魔盒,裡面關著現代信息媒介科技與市場共同孕育的“妖魔”。魔盒被打開之后,放出來的“妖魔”野蠻生長,短短兩三年,就悄然從客廳抄了傳統電視的后路。今年6月中旬以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連降多道“驅魔符咒”——針對互聯網電視牌照商下發了要求立即關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違規視頻軟件下載通道的函﹔取消集成平台裡直接提供的電視台節目直播回看功能﹔約談互聯網電視7家牌照管理方﹔不允許視頻網站在盒子上有專門的入口……這一系列舉措堪稱互聯網電視終端“降魔篇”。
互聯網盒子之類的科技創新產品,在中國為什麼就不能是知識經濟的“寧馨兒”,卻隻能以“妖魔”的形態孽生並野蠻生長?這的確是個問題,也從反面証明了“妖魔”存在的合理性及市場邏輯。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海量的信息文化娛樂消費需求以及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健全的傳媒市場環境,實為最適宜於“妖魔”野蠻生長的溫床,這些“妖魔”一旦被放出來就有極強的生命力,最恰當的辦法就是給它們戴上法規約束的“符咒”。
互聯網盒子之所以會為患為禍,不只是因它動了傳統電視的奶酪,更為嚴重的是,它試圖從接收終端的灰色地帶繞開監管,逃避社會責任,攪亂甚至可能顛覆電視傳媒市場秩序及利益格局。電視是黨和國家重點掌控的主流媒體,是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大眾媒體,互聯網盒子不加控制,會對電視構成威脅。因此,廣電總局作為“驅魔人”完全是順理成章的,且有比較充足的法律和政策依據。早在2009年8月,廣電總局就下發通知,明確要求,通過互聯網連接電視機或機頂盒等電子產品,向電視機終端用戶提供視聽節目服務,必須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2011年10月,廣電總局發布了《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181號文),更細化了牌照制度和內容管控,規定盒子這類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隻能連接廣電總局頒發牌照的7家互聯網電視集成平台,除此之外不得有其他訪問互聯網的通道,盒子裡預裝瀏覽器軟件自然也不被允許。2012年,廣電總局還曾叫停小米盒子。然而,這兩年盒子逆勢瘋長,似乎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此番“史上最強驅魔行動”無疑對傳統電視、牌照方最為有利,不僅能幫電視台從網絡媒體手中奪回一些廣告份額,還逼迫互聯網電視終端生產商和網絡內容生產商向牌照方讓渡一塊紅利。但有幾個重要的表征應引起注意:一是廣電總局的函等文件並無太多新意,主要是重申和落實“181號文”精神﹔二是廣電總局並沒有禁止盒子和智能電視的生產銷售,據說樂視的電視和盒子銷售現在仍然供不應求﹔三是廣電總局將網絡內容控制審查權下移交給牌照方,並與其經濟收益挂鉤,其實是因執法主體缺位而採取的一種委托式執法行為,牌照方與互聯網電視終端生產商、互聯網企業在股權、業務、利益等方面存在深度關聯交集,故很難保証執法效果不打折扣,各種專項整治的選擇性執法、嚴打式執法更是暴露出因其監管執法力量嚴重不足而顯出的短板。這也是傳統電視監管中整治“小耳朵”、境外非法電視信號接收等專項行動年年搞卻又不太奏效的根本原因。
廣電高層也非常清楚,眾多廠商對低毛利的盒子市場趨之若?只是一塊敲門磚,后數碼時代功能電視的沒落與智能電視的普及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眼下隻能幫傳統電視守住客廳,並讓盒子和智能電視的發展減減速,至於未來的政策也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