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智库专家的传播效能
智库的最大财富是它集中了一批各有专长的智库专家。传统上,智库的核心事务是围绕某一政策研究项目,将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专家组建成跨学科的研究团队,通过专家选择和搭配来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在衡量智库专家时,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能否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能否与政府决策人士进行方便通畅的交流。为此,境外著名智库既招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具有知名度和深厚学识积累的专家加入智库,也邀请大量卸任官员加盟智库进行政策研究,借助其在政府机构内任职的经验和资源,一方面提高政策研究的质量,另一方面帮助智库推销其政策研究成果。比如,布鲁金斯学会就非常强调智库专家个人关系网的作用,希望“借助个人关系,思想库的研究者可以直接与政府决策者对话,使其了解或接受其研究成果”[8]。但是从整体上看,智库专家在以往并不需要承担直接面向大众的传播职责,而一般智库也未在此进行专门的制度安排。
进入全媒体时代后,当境外著名智库的传播平台、传播话语都发生“大众转向”之时,智库专家也开始了他们的“传播角色转型”,成为智库全媒体传播网络上的活跃结点。智库专家突出的传播优势,如学识、职务、政策研究成果等所造就的知识权威性和学术公信力,曾任政界高官的“旋转门”经历所造就的政治光环和知名度等,在境外著名智库那里获得了充分开发,成为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的便捷途径。
一方面,智库创造条件让所属专家在大众媒体上频繁亮相,拓展其影响力。比如,2001年,布鲁金斯学会就自建了一个广播、电视演播室,以便于学者们方便地接受电子媒体的访问。[8]胡佛研究所所属专家2010年在电台节目中的出现次数是2009年的4倍,在电视台访谈中的出现次数是2009年的2倍。2011年,传统基金会专家共接受1339次电视采访,3508次广播采访。2012年,美国企业研究所专家共接受1125次广播或电视采访。由此,在大部分境外著名智库,都有一批专家成为重要的报刊专栏作家或者电视栏目嘉宾,因为在应对媒体上卓有特长,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与过去不同,这些智库专家的媒体发言形式,已经不再仅仅是接受媒体按需取用的简短采访,而是作为演播室嘉宾大量出现在收视率极高的电视网周日论坛、选举等政治新闻事件电视直播以及其他评论访谈节目中,甚至有时还客串主持人的角色。借鉴境外著名智库的成功经验,我国智库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新唐智库等建立了“首席研究员”制度,其主要负责人一直保持较高的媒体曝光率,成为智库建设发展的一个促进点。又如,中国军方最主要的智库军事科学院,也曾把所属庞大专家队伍中适合对外传播的专家选拔出来,专门邀请媒体举办见面会。
另一方面,推动智库专家进驻新媒体平台,用个性化的语言、新颖的表达形式来传播思想观点,凝聚网络人气。在传统基金会里,几乎所有专家都会不时撰写博客文章在官方博客Foundry上发表,而网站管理者则按照作者、主题等项目对博客文章进行分类集成,建立丰富的链接,帮助网民了解专家的观点,增加认同和支持。不少智库还借助现代媒介技术对所属专家的观点进行“深加工”和“精包装”,把令人望而生畏的讲章转化为平易近人的“微话语”,用醒目的照片、简明的图表和绚丽的视频来满足网民的兴趣需求。比如,2012年5月,企业研究所就运用多种流行文化元素,把所属专家阿瑟·C·布鲁克斯芬的一场讲座剪辑改编成了“白色书写板”风格的视频发布在YouTube网站后,吸引了近15万人观看。
为了更好地提升全媒体平台的全球传播效果,境外著名智库在专家遴选上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比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除了总部在华盛顿之外,还在莫斯科、布鲁塞尔、贝鲁特和北京设有政策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则于2006年在北京设立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不少美国智库还在俄罗斯、印度、日本、中东等与美国利益有重要关联的国家和地区不断设立新的研究中心和研究项目。这些研究中心通过吸收本地优秀学者,既可以提升对所在国的研究质量,又便于对所在国媒体和公众进行近距离、渗透性的影响,本土化的智库专家成为扎根所在国知识界和媒体界的传播枢纽。(肖飞为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硕士生;李习文为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讲师)
参考文献:
[1]詹骞.刍议美国智库与我国对外媒体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0(12).
[2]史晓韵.全媒体背景下纸媒的路径选择[J].新闻爱好者,2011(14).
[3]崔树义.智库的大众传播操作:由胡佛研究所引申[J].重庆社会科学,2012(6).
[4]The Heritage Foundation(2012).The Heritage Foundation 2011 Annual Report.Retrieved August 16,2013,http://www.heritage.org/about.
[5]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3).CSIS Annual Report 2012.Retrieved August 16,2013,from http://csis.org/node/4/publication.
[6]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2013).AEI 2012 Annual Report.Retrieved August 16,2013,http://www.aei.org/about/annual-report/.
[7]朱松林.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注意力赢取[J].新闻爱好者,2012(13).
[8]王莉丽.论美国思想库的舆论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2).
[9]朱瑞博,刘芸.智库影响力的国际经验与我国智库运行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3):110-116.
[10]Thomas Sowell.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New York:Basic Books,2009:246.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