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10期

南方农村报:打造“独特价值的三农综合服务商”【2】

陈永

2014年02月11日13:25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抓住“时间差”布局转型

有观点认为,面向城市的报纸受新媒体的冲击大,面向农村的报纸受冲击小,“农”字号报纸可能会活得更久些。但目前一般的“农”字号报纸年广告收入只有数百万元,极少有过千万元的,经不起任何打击,很可能面临未绽放就凋谢、未成长就夭折的下场。但从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的单一事实来看,“农”字号报纸确实有一个“时间差”,抓住这个“时间差”,迅速坚决地转型即是机会。南方农村报推出了一套由传统纸媒品牌向现代传媒品牌转型的“组合拳”,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目前,南方农村报已经不是一张报纸的品牌,而是一个新老媒体融合的媒介品牌,一个提供涉农综合服务的机构,成为“独特价值的三农综合服务商”。

首先,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作为最基本的媒介形式,报纸的灵魂是媒体精神。媒体精神就是一种批判精神,一种担当精神,敢于在政策法律的框架下监督权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满人文关怀。南方农村报舆论监督报道几乎每期都有,体现对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我们的办报理念是“新农村推动力”,“专门为农民说话,专业为农业服务”,特别强调专门与专业。在当下社会转型期,农民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是维护合法权益的需求,二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需求。在媒体市场中存在一份为农民利益代言的报纸,对于社会转型中一些利益主体肆无忌惮的行为可以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切实贯彻党和政府关于“三农”的政策,坚定地守护农民群体的利益,正是这种坚持,让广大农民读者成为南方农村报的“粉丝”。这是涉农媒体价值的真正回归。

其次,主动与新媒体融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技术,加强原创新闻的传播力度和覆盖范围,扩大南方农村报品牌影响力。曾经,报纸面对网络的快速传播很惊恐,很狭隘。原创新闻不愿上网,或者见报若干天后才上网,非常不情愿给网络转载,担心影响发行量。这是一种“守”势,但能否“守”住发行量值得怀疑。后来我们加大新闻推广力度,与一些网站开展战略合作,要求转载者注明新闻作品的出处。结果,南方农村报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被大量转载,跟帖和评论也越来越多,占据了三农新闻的制高点,成为涉农舆论的发动机。有些新闻报道还被省级、中央级领导批示,使监督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报纸的权威性大大增强。我们深深体会到,现代数字传播技术的运用、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南方农村报这个非主流媒体与主流媒体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新闻人参与社会建设、促进公平正义的新闻理想得以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大大增强。

第三,让平台价值多途径变现。南方农村报拥有30多万的发行量,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但在以往的经营中,过分依赖发行和广告收入。受互联网平台、沟通、分享等理念的启发,南方农村报从2007年起大办线下活动,紧贴行业和社会热点问题的主题论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研讨会,应读者和广告客户要求的各种技术推广会,农业品招商会,科技下乡直通车等等。我们还主办或承办华南(广州)农资博览会、华南畜牧博览会、广东种业博览会等具有延续性的会展。这些活动不但增加了收入,扩大了报纸品牌的影响力,还增强了广告客户、专业读者的粘性,加强了报纸与读者的联系,为“读者”逐步向“用户”过渡作了铺垫。

南方农村报比较成熟的论坛品牌有: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已连续举行了8届)、凤凰山猪业论坛、两广三黄鸡产业论坛、商品林(桉树)产业论坛、甘蔗产业论坛、香蕉产业论坛、鲜食玉米论坛、柑桔产业论坛、罗非鱼产业论坛等,科技下乡直通车每年要组织上百场科技推广活动和农资培训班。这些线下活动不仅带来可观的收入,还拉动了报纸广告的投放。截止2013年7月底,广告(含活动收入)合同已实破4000万元,预计今年报纸广告和活动合同额将是转型初期2007年的4倍。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