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期

网络民粹主义形成机制与社会威胁【3】

——从哈尔滨杀医事件到李某某案

赵若含,张红茹?

2014年02月13日09:3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四、网络民粹主义的社会威胁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一种以平民为中心的社会思潮,在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的过程中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它在网络上为草根阶层打开了一块表达意愿与诉求的公共领域,对精英阶层和权贵集团起到监督和警示作用,以此平衡社会权力与资源的分配,它的正面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我们又必须认识到,逐渐扩张的网络民粹主义带来的社会危害更不容忽视,在哈医大杀医事件中,这种民粹心理所带来的是对无辜生命的漠视,对那些恪守医德的医生的伤害,这种宣泄非但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反而更加深不同阶层的情感距离,它的确给医疗体制改革以警示,但这种警示以牺牲生命与人性关怀为代价,这是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负担不起的。民粹主义的一个特征是追求极端民主,而非协商民主,要知道,暴力民主的最终归宿仍然是暴力,把民主推向极端化和理想化,把人民大众当是所有行为合理性的唯一来源,其盲从性与非理性很有可能将民主推向其对立面——专制独裁,使历史陷入“独裁——推翻——独裁”的恶性循环中,正如奥威尔在《动物农场》中描述的那样。

与此同时,极端强调平民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民粹主义,也会扼杀其他形式文化的存在,消极社会多元化发展。网络民粹主义将“平民化”与“平均化”作为一切审美的标准,消解社会的包容与理性。“它排斥包括精英文化、边缘文化、前卫文化,甚至现实主义文化在内的所有其他非平均化的文化理想和文化需求,这是以大众名义所施行的一种一元化文化专制。其结果不仅意味着大众中的许多成员的文化诉求被否决,而且也意味着文化的多元格局被破坏”[3],而一些大众媒体为了迎合这种审美需求,过分刺激观众偷窥、泄愤等不良情绪。这种盲目、非理性的思想特征,导致一些电视节目内容低俗化,利用炒作追求卖点和噱头,破坏健康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林红.民粹主义—棍念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 王国华,张剑.网络民粹主义:缘起、影响与应对[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 朱洁璐,张红军.论当下电视传播中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J].江苏广播大学学报,2010(2).

[4] 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9).

[5] (美)詹姆斯?卡伦著.史安斌,董关鹏译.媒体与权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樊星.当代民粹主义思潮的流变——当代思想史片断[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7).

[7] 俞可平.在反思中深化改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03-26.

[8] 刘起林.低俗文化中的民粹倾向[N].人民日报,2008-03-27.

[9] 王君玲,石义彬.网络事件中的民粹主义现象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9(4).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