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媒介地理学看都市类报纸的生存环境
媒介全球化是都市类报纸必须面对的真实生存环境。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不断蚕食着都市类报纸市场。但都市类报纸面对冲击也不是无能为力。一方面,全球化之所以把各个地方联系在一起,就是因为各个地方是不同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25名欧洲裔学生和27名华裔学生的眼睛活动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欧洲裔美国学生更注意图片近景中的物体。比如丛林中有只美洲豹,他们的目光会长时间停留在豹子身上;华裔学生则更习惯于花时间观察图片背景和整体,并且会在背景和主体之间来回移动目光。不同区域的受众对媒介内容会有着不同的地理“看”法。生活在某个地区的民众产生地方感,进而形成了某固定的文化模式,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都市类报纸也会不自觉地遵从这种“地方感”。按照这种文化模式采写的新闻报道,既可以实现媒体在该地的传播目的,又可以稳固媒体在当地的地位。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无疆界使得其更关注全球和国内重大新闻,虽然不少门户网站开辟了地方新闻,但地域特色不明显,这些为都市类报纸在地方新闻方面留下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地方新闻本来就是都市类报纸的一大优势,在新媒体日益强大的背景下,都市类报纸的地方新闻优势更应突出和强化。
因此,深入当地市民的生活并与其紧密结合,是都市类报纸的优势,只有充分发挥这种优势,都市类报纸才能找到自我生存的基础。
三、都市类报纸发展的地理学策略
大型跨国媒介集团和新媒体让今天的受众有了一种强烈的“无地方感”,摩天大楼,四通八达的交通,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也使城市之间差别越来越小,但越是高度相似的城市构造,越迫使人们追求一种地方文化和地方身份的认同感。地方媒介在地方感的营造上能够发挥出自己独特且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同地方在不同地方媒介的呈现下展示出不同的地方文化。在地方媒介长期不解的努力下,每个地方的受众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亲切的“地方感”。
(一)对本土地理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
人类应该尊重和顺应地理特点和习性,根据地理环境以及态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样,媒介文化也是因地理环境的挑战与变化而生,尊重和顺应地理特点和习性也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媒介地理学中,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文化景观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对都市类报纸来说,要具备主观能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发掘具有地方特色内容和表现形式,用地方性的内容和形式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观和独特的地方体验。郑州的地标建筑二七纪念塔,当地都市报《大河报》给予了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报道,甚至将它称为“凝聚百姓集体记忆的图腾”,二七纪念塔成为了郑州市独特的文化景观,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意义上的建筑物,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郑州的文化,郑州人从它身上找到了一种地方体验和归属感。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