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期

从媒介地理学角度看都市类报纸的地方化生存

陈  丹?

2014年02月13日10:0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都市类报纸是目前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报纸群落,但是全球范围内媒介集团的扩张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都市类报纸发展遇到了挑战。媒介地理学作为从媒介学与地理学的交叉边缘地带延伸出来的新型学科,以新颖的角度来观照媒介塑造的世界。作者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中国都市类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并对都市类报纸如何充分利用地方地理资源取得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媒介地理;都市报;地方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类报纸在中国迅速崛起,“从《华西都市报》首义西南,争夺成都市场和强行登陆重庆,直搅得平静的天府之国沸沸扬扬,到《南方都市报》以生猛之态持戈挑战,欲于珠江三角洲‘四分天下’得其一,‘黑马’彪出一无遮拦;从《楚天都市报》、《三湘都市报》表里荆楚山河,问鼎武汉三镇,到《大河报》以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在中原大地一泄千里,奔腾哆嗦——各地都市类报纸无一不以竞争起、以竞争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报纸群落。进入21世纪,都市类报纸的生存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媒介产业全球化成为都市类报纸必须面对的经济地理现实;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则是都市类报纸不得不面对的技术浪潮冲击,有人甚至预言“出版业没落,而报纸将死”。本文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观照中国都市类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并对都市类报纸如何充分利用地方地理资源取得发展提出建议。

一、都市类报纸与媒介地理学之间的关系

媒介的地方性就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媒介因其与所在地方的人口素质、文化生态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联而表现出来共同特性。每个媒介都具有地方的自然地理或社会文化的相对特征。对都市类报纸来说,地方的地理环境是其新闻报道采访、写作、制作的客观物质基础;同时,都市类报纸依靠强大的渗透力可以帮助形成甚至重塑地方的独特文化形态。

(一)地理环境影响并塑造着都市类报纸的文化形态

传播活动是不同文化形态的外在表现,也是不同环境的折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媒介”,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人文内涵及文化背景,它决定了都市类报纸的文化形态。创刊于2003年的《新京报》在其发刊词里这样说:“北京这些日子风风雨雨,天空没有想象中那么澄澈。但是,天安门依然巍峨耸立,长安街依然车水马龙,香山的红叶还是如期而至,潭柘寺的钟声还是照样悠扬。”“新京报标准字是天安门城墙色底方正大标宋字体加粗反白。新京报符号总是跟天安门城墙颜色出现在一起,时刻提醒新京报人和国内外读者:新京报有浓厚的北京特色和中国特色。”“新京报……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北京群众,贴近北京实际,贴近北京生活;扎根北京,报道北京,服务北京,越是北京的,就越是中国的,也越是世界的,北京化就是国际化,北京特色就是国际特色。”《新京报》的发刊词明确地将报纸与北京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地理景观联系起来,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受众相比较其他地方更为关注国家大事,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受众需求决定了《新京报》在新闻操作上更为强调主流舆论导向和读者导向、市场导向的融合。

(二)都市类报纸对地理资源的维护和再构建

都市类报纸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自然要对地域文化作出自我的解释和表现。进入新千年,许多都市类报纸纷纷创办以地方区域命名的地理副刊和策划反映本土文化的专题活动。

《新京报》地理副刊《北京地理》“从最细小的环节入手,致力于展示古都北京的无限魅力,并将北京城市的细节与所有在北京居住的人群密切联系起来”。读者评价它是“一本厚重的北京风物志”。2011年,《贵州都市报》策划老照片里寻找“贵阳记忆”新闻活动,设城市建筑、名胜古迹、社会生活三个专题,反映贵阳城市格局的变迁发展。但是,都市类报纸不是地方历史遗迹的简单描绘者,也不是地方轶闻掌故的简单改编整理者,它应该把地理资源符号当作一种载体,通过对这些地理符号的引申建立起地理环境和本地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表达某种具有本地文化形态的特定主题。从这个层面上,都市类报纸对地理景观有着重要的再构建作用。《大河报》开版专栏《厚重河南》,融入鲜明的河南地域特色,地方化特征很强。《大河报》副总编王守国说:“倘若我们的读解能够有助于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更好地了解、感知我们歌哭于斯的这方厚土,更准确地把握这方厚土的历史特征、地域特征、文化特征,增加这方厚土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能够有助于良好河南形象的塑造与展示,能够有助于河南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过程,那我们所有的辛苦都将化为莫大的宽慰,都将化为继续探索、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都市类报纸与地理符号互动所产生的意义,远比二者作为各自孤立的个体所具有的意义更加丰富。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