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期

试析大学生对电视求职类节目的关注【2】

——以《职来职往》为例

孙  莉?

2014年02月13日10:22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二)至关重要的节目自身原因

由上述分析可知,《职来职往》等电视节目为求职者搭建平台、迎合了广大应届毕业生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源于吸引人的节目自身优势:

首先,以《职来职往》为代表的电视求职节目受众定位明确,以大学毕业生为主;此类节目由自身的诉求点出发,寓教于乐,深意突出。在娱乐消遣的外表下,还有更深刻的社会指导意义,更贴近大众生活。具体而言,大学生受众可以从此类节目中得到实用性的帮助和正能量,这也是电视求职节目如此受青睐的缘由之一。此类节目富有价值,服务性强:更能体现求职者个性特点,对观众有启发、有指导意义。

持一分为二的态度,我国电视求职节目的生命力中缺少本土性活力,这其中也暴露了自身的缺陷与问题:

1.《职来职往》相比较其它电视求职节目不乏雷同,多是在个别环节上做变动。所以,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表示更喜欢《非你莫属》,这也能从侧面说明,大学生们对于《职来职往》的关注程度并非执着专一而决定持续的。

2.不可否认,在此类真人秀节目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刻意煽情等手段,这样满足了部分观众的好奇心,刺激了收视率的提升。但这种依靠迎合庸俗趣味来抓人眼球的做法似乎并不能让所有的大学生受众买单,随着大学生群体品味与理性收视需求的提升,就可能出现对此类节目的质疑态度。

3.个别明星效应突出,他人话语权缺失现象突出。《职来职往》达人刘同、杨石头说过诸多大学生们当做警句的名言,“不要再把自己知道的那一点点东西全部表现出来,那不是你的优势”等,这里成为了制造社会职场明星的重要场所。在这个舞台上,活跃的职场达人的主观判断直接影响了选手的求职结果,但相对沉默的嘉宾达人们的观点就很可能缺失,在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误导,这是部分大学生受众难以接受的。

三、大学生群体关注电视求职类节目的影响分析

(一)对于客体——电视求职类节目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对《职来职往》等电视求职类节目的高度关注,客观上促进节目的改进,增加吸引受众的旺盛生命力。针对《职来职往》几年来可能受大学生受众群影响所做的改版变化,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利于推动此类节目积极地推陈出新,突出节目原创性。我国的电视求职类电视节目本是学习模仿美国同类节目,此类节目要得到大学生受众的持久关注就必须实现本土化,灵活运用中国元素,积极探索节目形式创新,突出原创性。如:2011年末《职来职往》实现改版,彰显节目的品味。

2.利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引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人文价值观。有的学生说,不喜欢《职来职往》等节目的原因是:我们除了记住“职来职往 前途宽广”之外,收获甚微,它离我们的生活总有一段无法融入的距离。的确,电视节目要想健康持久发展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所以此类节目在与受众的期望相契合之时,在深入地把中国文化、人文价值观念带给观众方面努力,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一重要的受众群,节目给予应届生等精神力量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仅仅提供一个让人谋生的饭碗。从当下刘同等达人们的名言、书籍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畅销,可以看出这一点。

3.有益于协调节目的娱乐性商业性特色和教育功能。麦克卢汉曾提到: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建立在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媒体,已经不再是做传统的、单一的内容产品,而是全方位的考虑产品的性能。大学生群体对职场类电视节目的关注,或许正有利于未来此类媒体正确认识自身发展的优缺点、坚定自身节目定位、赋予节目文化内涵。电视求职类节目在保全收视率和商业利益的同时,更要兼顾其教育功能、社会责任。教育频道的《职来职往》节目本应协调好各方利益,实现其教育引导的品牌宗旨。

(二)作为主体——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此类节目能充分使大学生受众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期间有所奋斗,以充实自我。可以减轻只追求舒适稳定工作环境的错误就业观,强化自强意识,以备将来能胜任艰苦环境和具有风险性、挑战性的工作。其次,《职来职往》等节目可辅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可根据电视求职类节目的收视经验,做好就业前的充分准备。再者,通过电视求职类节目,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有益于养成对用人单位和工作发展前景充分考虑的良性思维和择业习惯。从而对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内容充分判断,少走弯路。

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通过合理地关注《职来职往》等此类节目,多一些对自身的理性思考与客观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其价值观。但过度关注此类节目或仅以消遣娱乐目的来关注《职来职往》,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此不作赘述。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