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期

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研究【3】

李天甲?

2014年02月13日14:1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2.让专业确定品味。把节目定义为平民选秀最大的问题在于,让节目大失歌唱专业水准。2012年,东方卫视在平民选秀中率先创新推出《声动亚洲》,节目选择亚洲各国的新锐歌手及潜力歌唱组合为参赛对象,通过评委和观众共同参与评选出完美声音。2013年,湖南卫视引入韩国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全面点燃专业歌手参加比赛的序幕。节目首播就迎来开门红,随着赛事进程,第六期节目收视率居于全国第一。采用专业歌手比赛,脱离于观众日常生活状态,满足于麦奎尔等人总结的关于电视“使用与满足”中的“心绪转换效用”。观众以一种美好的情怀“观战”,无论输赢都是一种情绪的解脱。对于参赛的专业歌手来讲,经过市场的考验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台风、曲风,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明星效应上比草根选手更具优势。在明星平民化趋向中,这为观众呈现出一种平等和尊重。《我是歌手》之后,安徽卫视、山东卫视相继推出《我为歌狂》和改版后的《歌声传奇》,把专业歌手参赛进行到底,节目也获得不错的成绩。

除了专业选手参加外,提升节目的专业度少不了专业评委的点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到现在,选手的限定无非是男生、女生、已婚妇女、青少年,经历的遭遇也使观众司空见惯,作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卫视开始在评委选择上狠下功夫。明星效应在评委身上的效应不容小视,据调查,很多观众因为陈奕迅、章子怡才关注《中国最强音》,因为谢霆锋、陈坤、李宇春才看《快乐男声》,但遗憾的是评委们为争夺收视率夸大自我个性的宣扬,忽视了评判的专业性,直接导致节目的关注点由选手转移到评委,就连“限歌令”也对此作出调控。可见专业评委的专业点评对提高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整体质量的重要性。作为歌唱类节目,音响效果的运用举足轻重。《我是歌手》用51人大乐团、24个弦乐、9个管乐的配备吸引乐坛前辈,满足他们对于演出水平的高要求,把节目当做一场视听盛宴,这也是纯粹音乐比赛魅力的真正体现。在娱乐性之外提升节目欣赏性,提高观众审美意识,也是提高歌唱类真人秀关注度的重要表现。

3.让文化引领潮流。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组成部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同样担当着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虽然寻求娱乐是文化消费的基本方式,但作为消费主体的“人”来讲,如果节目中的选手欠缺人物真实性,节目脱离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随着观众审美能力的提高,这种虚假、恶搞、矫情的节目内容绝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对于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不应脱离“真人秀”的本质。在传播中不应局限于运用各种手段提高收视率,制造矛盾冲突进行炒作,把选手隐私暴露于公众,应在乎于表达为梦想拼搏和奋斗的精神世界。对于日趋低龄化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虽然尽可能多得吸引受众是各大媒体追逐的焦点,但作为年龄大概在35岁以上的引领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主流观众来说,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必须要努力找回支撑电视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人群,并顺应社会发展,做一个文化引导者,强化社会文化思维,杜绝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传播高雅文化,增加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作者简介:李天甲,女,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文化透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会飞.避免娱乐至死——从《中国好声音》谈起[J].视听界,2012(6).

[3] 付兆欣.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社会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12.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