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期

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研究

李天甲?

2014年02月13日14:1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10年来,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中不断进步。本文就以中国内地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为例,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并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条发展之路。

关键词:歌唱类节目;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媒体奇观

一、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历史简述

1984年,“青年歌手大奖赛”在中央电视台亮相。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赛事,它以权威的选拨机制开启了中国电视歌唱选秀类节目的时代,引领着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1998年,福建东南电视台创办《银河之星打擂台》,节目融歌、舞、表演于一体,掀起草根擂台赛的高潮。伴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全球盛行,2003年,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试水”推出《超级男声》,标志着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正式拉开帷幕。2004年2月,湖南卫视趁热打铁,推出《超级女声》节目。面对节目的巨大收益,2005年以来,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了《梦想中国》、《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等节目,迎来中国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第一个高峰。《超级女声》在2005年播出的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一套,排名全国第二。但中国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节目同质化严重,创新中难以脱离滥用煽情、取宠、肤浅等媚俗表现,使观众审美疲劳,相关部门也开始采取限娱令等政策进行监管,令节目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12年,浙江卫视引入荷兰节目《The Voice》的版权,采用成熟的运作手段及独特的“导师盲选”环节,让《中国好声音》成为2012年最火的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节目收视率从第一期的1.477%飙升到收官之作的6.109%,不仅培养了大批受众重新开始关注歌唱类节目,还使各大电视台把商机瞄准海外版权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引进。《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梦想合唱团》、《中国梦之声》、《我为歌狂》、《妈妈咪呀》等20多种引入海外版权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开始风靡全国。

二、媒体奇观与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挑战

从2003年至2013年,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充斥着中国的电视荧屏,关于他们的报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泛滥于人们的生活,形成一个媒体奇观。其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的看法,还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关于“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1]”的媒体奇观,美国文化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这种媒介文化现象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受众与其博弈中,促进或者阻止社会的发展。

2005年,《超级女声》把中国电视歌唱类选秀节目推到一个高潮,观众对于李宇春的喜爱,不仅反映了人们独立意识的觉醒,更展现出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对于大众的影响。处于人文关怀的需要,《超级女声》打造的平民明星化,尽可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欲望。作为绝大多数受众的青少年来讲,《超级女声》等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流行所形成的电视奇观,在基于他们刺激、参与、求实等心理需求上,不仅助长了他们认知的肤浅性,还使他们沉迷于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反观当下中国呈现的各种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同样面临此类问题。宽松的海选条件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音乐爱好者,这使节目频频出现歌唱“怪咖”,甚至口出狂言“叫板”评委不懂欣赏。这类音乐“怪咖”对于成名的向往远远大于他们对于自己音乐素养的认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狂热助长了这类人群的浮躁心理,让他们产生不理智的举动。

《超级女声》等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同样促进了各大卫视对于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热衷,但“各大卫视之间无序竞争导致盲目跟风,使得娱乐真人秀节目泛滥成灾,恶搞、苦情成了这类节目的收视法宝,众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不顾道德底线,怎么吸引眼球怎么玩”[2]。对于以唱歌为主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似乎脱离了“真”、“人”,而把“秀”夸大其词地搬上舞台。镜头展现的不再仅是选手真实的表现,参与主体的选择在体现平民性的同时又加入了传奇色彩。节目最终呈现出一幅,选手因身体、家庭等原因为梦想奋力一搏,评委脱离专业宣扬自我地流泪、互掐、争夺选手的画面。这让歌唱类娱乐节目同质化严重,使受众审美疲劳,收视率下降。另一方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3年7月24日颁布了《对歌唱类选拔节目实行调控,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电视节目》(以下称“限歌令”)的通知,就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扎堆播出进行调控。政策的出台导致湖南卫视《男声学院》临时取消,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等等节目被叫停,而原定在2013年8月播出的江苏卫视《全能星战》和中央电视台的《梦想星搭档》被迫搁浅,青海卫视也取消了对《花儿朵朵》的筹备。对于这种媒体奇观,我们不仅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来解读,更应该在信息泛滥的现代文化中掌握自己的收看权利,不被风靡所撼动。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