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2期

新闻叙事中的身份建构探微

吴珏

2014年02月13日10:2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新闻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这个过程涉及多方交际者,如新闻叙述者、新闻人物,以及新闻读者。在此过程中,交际多方的身份得以建构。无论是新闻叙述者,新闻人物,还是新闻读者,其身份都不是单一、静止的,而是多元且动态变化的。受到不同交际需要的影响,出于不同目的,新闻叙述者给自己构建了多样化的身份,同时也选择性地给新闻人物构建了多重身份;而新闻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受到叙述者描述的影响,也会给自己建构不同的身份。

关键词:新闻叙事;语言交际;身份建构

身份问题一直以来是个受到多个领域关注的研究话题,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各个领域都从不同角度关注身份与话语的双重建构,冉永平[1]指出,说话人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进行一种社会活动,即建构自己或对方的社会身份。人们的身份会影响其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反之,语言的选择性使用也会折射出语言使用者的某些身份因素。人们在各种各样的交际过程中都会使用语言,从而展现身份。我们认为,身份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在任何形式的言语交际中,交际者通过语言的施为和技巧来凸显或隐含自己的某一或某些身份。身份正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身份的建构受到不同交际需要的影响。此外,身份还具有多重性,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种不同的身份。在交际过程中,人们积极主动地选择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展现或规避自己或他人的什么身份,这是一个自主的、有选择性的动态过程。

新闻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在此过程中,发话人(新闻叙事人)与受话人(读者)之间产生了相对静态、滞后的语言交际,但其间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同样也能反映人们的身份问题。本文试图将相关身份理论引入新闻语篇,从新闻叙述者、新闻人物和新闻读者三个角度来探讨新闻叙事中的身份建构。

一、新闻叙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叙事中的叙述人物可以分为叙述主体和新闻人物,新闻中的叙述主体就是新闻撰写人,即记者;而新闻人物则是新闻中其他登场人物的总称[3]。新闻叙事中记者的身份看似单一,即作为叙述主体来描述新闻事件,向广大读者重现新闻现场。然而,记者在撰写新闻的同时也在做着许多不同的选择,而这些选择不经意间就建构了或突显了记者的某一(些)身份。

一直以来,新闻被认为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记者的首要特质就是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公平。但随着对新闻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要在新闻报道中完全做到客观公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新闻记者,其客观公正的身份也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挑战。在新闻叙事中,出于不同目的,记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新闻人物、叙事框架等来报道同一件新闻事件。记者所叙述的事件不再是纯粹客观的原事件,而是掺入了叙述主体的立场、态度和情感。李希光[4]认为:“新闻报道即事实的图解过程。在事实的图解化过程中,新闻事件往往按照记者的价值尺度被剪裁,纳入其道德、意识形态和利益框架内。”在叙述新闻时,有些新闻事件被放大,而有些则被隐蔽,这些都是记者主观选择的结果。对同一件新闻事件,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报道,也会形成不同的新闻观点。新闻事件的选择与舍弃,报道角度的切入,新闻人物的选择等等都体现了记者的立场和价值观。因此,在新闻叙事的过程中,记者展现的不再是“客观事实报道者”的身份,而是建构了一系列带有主观色彩的不同身份。

在报道一些国内民生新闻的时候,我们的新闻叙述者往往又建构了一种“民众利益代表”身份。民生新闻中,记者代言的不再是国家或集体意识,而更多的则是记者个人形象或百姓形象的展现。他们为了百姓的利益奔波、采访、思考,为百姓维权,为百姓伸冤,一切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他们有时候扮演调节者的角色,或代表政府安抚百姓,或代表百姓批评政府;他们有时候又扮演“父母官”、“老娘舅”的角色,为各种各样的邻里纠纷、生活琐事做出调解,为百姓排忧解难[5]。这种“民众利益代表”身份的构建不仅拉近了新闻叙述主体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更易接受,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而且也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引导了大众舆论。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