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2期

美国《蝙蝠侠》首映枪击案传播学解读

谢妮

2014年02月13日11:1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通过回顾“蝙蝠侠首映”枪击事件,从传播学角度审视了事件的始末,从外界环境和个人因素两个层面入手,通过媒介暴力与仿真超真实、受众框架、媒介依存症与镜中我等理论依据,探讨了犯罪者霍尔姆斯的影响机制和导致其暴行的构成原因。并在事件基础上,为受众和媒体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传播学原理;媒体暴力;超真实;受众框架;媒介依存症启示

一、蝙蝠侠首映枪击事件回顾

当地时间2012年7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世纪16”电影院举行了《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的首映式。一名黑衣男子在电影放映至枪战场景时从安全通道进入向观众席持枪扫射,据美国有线电视网北京时间21日凌晨报道称,此次枪击案中共有71人中枪,12人死亡,59人受伤。该名枪手身份已确定,为24岁的白人男性詹姆士?霍尔姆斯(James Holmes),科罗拉多大学神经学博士,他在施袭时穿一身蝙蝠侠戏服,身着防弹背心,带着防爆头盔和护目镜。霍尔姆斯被捕时未抵抗,并宣称自己是模仿《蝙蝠侠》系列中的反派角色“小丑”,并在枪击案前染了一头红发。

二、蝙蝠侠首映枪击案的传播学解读

(一)基于“媒体暴力”与“仿真超真实”的解读

在蝙蝠侠首映枪击事件后,媒介暴力问题又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所谓媒介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1]。随着媒体业的激烈大战,关于媒介中的暴力场景或者暴力手法对于犯罪行为的直接推动,学界一直处在争论当中。但毋庸置疑的是,长期接触媒介暴力对于受众认知、情绪、行为方面是必然会带来影响的,尤其是在青少年方面。研究者Victor(Joanne Cantor,2000)曾经对正在观看血腥的拳击电视节目的犹太儿童情绪状态进行测试,发现经常看电视的儿童的情绪反应平淡,生理上也很少被唤醒。而Cline.V.B等人观察到反复观看媒体暴力会导致唤醒水平的降低,并减少不安情绪。“华盛顿大学一位教授的研究则发现,因暴力犯罪而进监狱的男性囚犯中,有1/4 到 1/3 的人承认他们在犯罪时曾模仿影视片中描写的暴力犯罪手段及技巧。[2]”

因此,在媒介暴力的重复刺激下,受众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会出现误区,产生扭曲化、物件化的读解。媒介暴力对于受众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于某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刻画或者是对于暴力英雄的推崇渲染而促使受众产生模仿意识;二是利用暴力元素的反复刺激导致受众的去敏感化,并影响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判断,如对于死亡、伤害的麻木不仁等;三是在长期暴力场面、暴力行为的刺激下导致受众容易滋生暴躁、愤怒等极端情绪。

鲍德利亚曾提出过“仿真、超真实”理论,认为电子媒介造成了人的主体性的沦丧。以蝙蝠侠系列电影为例,该片真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仿真、超真实”。

例如,蝙蝠侠用的道具蝙蝠车实际速度经常达到105英里/小时,连直升机都追不上;片中猛烈的风暴是真正时速达到75英里的大风,有的剧组人员甚至被吹倒[3]。这些由于真实而营造出来的视觉奇观加上后期的“仿真”3D效果,能让观众尤其是像霍尔姆斯这样的铁杆粉丝,逐渐在仿真、类像、超真实的内爆中,分不清主观现实与客观现实的界限,掩盖了基本现实的缺场,造成对自我认知的消除。这种无处不在的媒体暴力和大众媒介营造出来的“仿真世界”是造成霍尔姆斯袭击行为的外部原因之一。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