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案研究为主要方向
1.多数研究着眼事件再叙
在21篇文献中,有16篇是个案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成舍我“世界”报系、张竹平“四社”、史量才收购《新闻报》股权风波等。其中,关于上海报业托拉斯现象的研究多以秦绍德的《上海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发展道路》、《上海<新闻报>股权风波》,以及谢国明的《汪氏兄弟反对报业托拉斯事件》等文献为研究基础。秦绍德认为,上海报界在几家大报完成企业化过程后,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出现了报业托拉斯化的倾向。这里之所以称之为“倾向”,是因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报业资本弱小,企业化进程起步晚,并没有形成像样的报团,只不过是报业资本相对集中[1]。
近十年的论文多是在这个范式下展开,认为民国时期报界集团化发展倾向不过是“托拉斯”雏形,并不是西方严格意义上的托拉斯,因此也存在破产的隐患。在开展研究时,学者们乐于选择个案做叙述和分析,他们将注意力放到被认为具有托拉斯倾向的事件上,着眼于事件发展过程,力图揭示“托拉斯”未成气候的时代原因,但更多的情况还是把笔墨放到再现事件始末上。
例如对成舍我报业托拉斯尝试的研究,也多停留在成舍我本人的生平和办报经历上。唐芬在《舍我其谁: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托拉斯梦》一文中,着重介绍成舍我为实现新闻托拉斯雄心所做的系列努力:从成舍我成功创办“世界报系”,到游历欧美、萌发做报业巨头的雄心,再到抗战胜利后创办“中国新闻公司”,最后由于国民党当局查封等原因,成舍我的梦想破灭,陈阳在《成舍我的两个效益思想》一文中,则以成舍我关于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思想的博弈为线索,穿插起成舍我整个报业活动,叙述了他的托拉斯实践之路。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