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的最高原则,它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采访的客观性。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客观性;客观性的把握
电视新闻越来越把关注民生作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体,其特色是贴近生活、贴近民众,体现出平民化的色彩。作为与人民群众接触最为密切的民生新闻采访,要想真正的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新闻采访报道中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不偏不倚、公正平衡的报道新闻事实,客观真实的反映事实的真相。但是,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中,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容易被忽视,在采访报道中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感情色彩,如何把握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采访报道中重要的原则之一,其含义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做到采访的事实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具体来说就是在新闻采访中的五要素要客观、真实。
二、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客观性的缺失表现
(一)新闻采访记者对自身职责定位的偏离
新闻记者作为新闻的采访者和报道者,其主要工作就是客观、真实的采访新闻、报道新闻。但现实中,新闻记者化身为事情的处理者和调节者,甚至是社会的全职管理者,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比如:每到年终的时候,农民工的工资成为了一大热点,也成为了电视台采访、报道的一大重点。以平邑电视台新闻为例,新闻记者遇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就会赶赴现场进行采访,倾听农民工的诉说,然后在农民工的带领下前往厂家说理,最后,在各方的帮助下,终于帮助农民工要回了工资。其实,这种事情还是要依靠政府解决的,新闻记者只需要把这件事情客观真实的采访、报道出来。新闻记者对自身职责定位严重偏离,角色不再是单纯的采访者和报道者。
(二)新闻采访资料缺乏客观上的真实
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立足点是关注民生,所采访的多是基层群众,理解上和表达上并不会那么的完整、准确,所讲述的事实并不一定就是实际中的客观事实。事件的发生,有的群众可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也有的群众对此事件的描述可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描述。
比如,对城管和小贩起纠纷这件事,在当前社会,很多民众大多都会站在小贩的立场上,替小贩说话。这是同情心也好,对强权的藐视也好,其实,现场民众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现场的民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可能对事件描述可能会出现差异,导致事件的不公平性。
(三)评论的主观色彩浓厚
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更多的是关注民生,聚焦民生,接触的大多是社区民众的家长里短的事情,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进行指手画脚的评论,主观色彩非常浓厚,对事实的描述不够客观公正。
(四)新闻采访语言笼统、含糊,不准确
在新闻采访报道中,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词语,“近日……”、“采取了各种方式……”、“前不久……”这些词汇比较含糊、笼统,使得新闻的客观性大打折扣。比如在一期《平邑新闻》中主持人的开头白:“板桥路金桥商贸城附近的占道经营现象我们曾多次进行报道,但是记者近日走访中发现占道经营的现象依然严重……。”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