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生命不息,就要为新闻事业贡献力量”
1981年4月25日,在邱沛篁五访巴金即将结束的时候,巴金先生欣然为他题词留念。“他在一本精美的笔记本扉页上写道:‘学到老!赠沛篁同志,巴金,八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上海。’这的确是对我的一种十分珍贵的鞭策和鼓励。”时至今日,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而巴金当年的那句“学到老”还依旧在勉励着年逾古稀的邱沛篁:“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在职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是他所从事和所热爱的事业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我们就要为新闻及新闻传播教育事业不懈奋斗,不倦地学习,不断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98年8月,刚刚从四川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的第一个暑假,邱沛篁就参加了成都驾校的学习,而那个时候他已年近六旬。这位一度被戏称为“汽车教授”的老先生说:“我喜欢开车,这为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也确实感受到了努力学习新事物、新技术的甜头。”
正如邱沛篁在学习驾驶技术过程中所流露出的学到老、不服老的精神,退休后的他依旧热衷于不同的社会活动,用他的话说,“我得以与新闻教育界许多老朋友重聚,并结识全国高校新闻院系的许多新朋友,从而学习和了解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对我进一步深入进行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都大有好处”。
邱沛篁继续说道:“1998年以来,我连续几届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聘为四川省舆论研究小组和四川省阅评小组成员。2008年1月,中国高校新闻教育学会聘任我为该会特邀理事,并邀请我先后出席了于2008年11月在湖南长沙、2009年8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2010年12月在重庆和2011年11月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学会理事会。2008年9月22日,四川省老教授协会新闻与传播专业委员会在四川大学成立,我和四川日报社原社长汪兴高共同担任专委会主任,进一步发挥了老教授、老新闻工作者在培养新闻人才方面的优势与作用。2010年5月,我又应邀参加了《四川省报业志(1994-2005)》的编纂工作,定期参加编辑工作会议,具体负责其中一些章节的初稿撰写。”
不仅如此,邱沛篁还继续为党政部门、事业单位承担着各类社会培训的授课任务,“四川省委党校、省新闻出版局、省公务员培训中心,还有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四川大学基地,这些单位前不久都邀请我去给他们讲课。新闻采写的理论与实践,新闻发言人的艺术,党政干部应对新闻传媒的技巧等都是我讲授的内容”。谈到此,邱沛篁不无兴奋。正是因为博洽多闻的学识与诲人不倦的精神,邱沛篁在四川省新闻界拥有着极高的尊崇与赞誉。2013年8月,他的新作《新闻传播教育探索——邱沛篁自选图片集》问世,在9月召开的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暨新书出版座谈会上,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江对其做出了“倾注心血著书立说,学术研究成就大师”以及“满腔热情解疑释惑,教书育人树立标杆”的高度评价,这代表了四川新闻界对这位德高望重却依旧活力充沛、乐于奉献的老先生虔诚的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邱沛篁与学生的感情同样融洽深厚。他说:“我很赞同并且倡导‘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这句话,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联系我们师生长期友谊的纽带。”从2000年至今,邱沛篁亲自指导的二十余位博士生如今大都毕业成才,在各自的岗位上正在发挥着重要的骨干带头作用。谈到弟子,邱沛篁难掩骄傲,“操慧博士刚刚被评为教授、博导,蔡尚伟博士已经担任博导几年,蔡敏和严功军两位博士已被任命为重庆工商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可以说,这些学生的成才也成了邱沛篁向新闻事业不断贡献力量的期许和寄托。
谈到最后,邱沛篁神情庄重,“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对新闻教育事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对新闻事业能保持满腔的工作激情。同时,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做事,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与媒体多打交道、加强联系。另外,要注意教学和研究的同步,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研究,研究中解决的问题要回归到教学”。“最后一点”,邱沛篁特别强调,“我觉得所有新闻人都应该团结协作、宽容大量。根据我三十多年的亲身感受,我们川大新闻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地稳步发展,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着团结协作,不搞内讧,与人为善。团结协作不仅是一个团队不断胜利的法宝,也是个人不断前进的法宝。我们川大新闻学的发展就是因为保持了这种精神。”
邱沛篁在回忆自己的学术人生时,几乎如影随形着川大新闻专业发展建设的车辙。他将一生的智慧与才干都献给了这里,这里浇铸了他的心血,自然也凝聚了他无法分割的自豪与热爱。这位生于旧社会、长于红旗下的七旬老人,让漫长而艰辛的过往岁月保留了激情与色彩,他的回忆里没有不堪回首的怨憾与不满,只有真诚恻达的奋斗与感恩。他在不辞辛劳的探索中,将自己的姓名与四川新闻教育的历史无意圈连在了一起,而他呼朋引伴共同筑造的学科殿堂也必将怀着对他的敬重迎来他所坚信并且期待的更大辉煌。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杰出新闻学者口述实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0CXW001;特别鸣谢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学生王雪入为本文整理原始录音素材)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
参考文献:
[1]邱沛篁.邱沛篁文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2]邱沛篁.新闻传播教育探索——邱沛篁自选图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