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试论隐秘传播在网络传播中的发展【3】

韩  冰

2014年03月04日14:1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四、隐秘传播与文化自觉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出现,似乎正在开启理想中那扇“信息自由”的大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新媒介的鼓舞下生机勃勃的发展。麦克卢汉曾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满怀憧憬地说“我们站在一个使人解放和振奋的世界的门槛上。在这个世界里,人类部落实实在在会成为一个大家庭,人的意识会从机械世界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到宇宙中去邀游……[6]”现如今的社会似乎正在实现着这一梦想。

隐秘传播在出现伊始,旨在宣扬与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有出入的非主流价值观和民间文化,是文化自由和多元的体现,是不同阶级在共享同一物质社会的不同需求和反映。而今时今刻的隐秘传播,尤其是网络传播中的隐秘传播,却更多的是与性、暴力等负面信息紧紧联合在一起。新媒介似乎也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便捷,却割裂了传统。

如今隐秘传播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在网络中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反映了传播自由的实现,但是在这“自由”的背后,大众似乎只是在贪图享受这支离破碎的快感。偷窥、猎奇等文化心理是促使现如今隐秘传播存在的主要因素。而个性的、民族的、责任的、文化的传播却是微乎其微。

文化是具有一定时代性、地域性的,意识形态性的产物。没有一个人是单纯为了创造文化而文化。文化与艺术的区别在于,艺术是创新的,别致的,而文化是重复性的。就像鲁迅把女人比作鲜花,第一次有人做如此比喻,它是艺术,而第二第三第四人将女人比作花朵,这就是一种文化。文化的传承是需要重复的。放眼望去,我们的文化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却并未得到同比的进步。取代的是现如今的离散、多元、快餐式的文化。这对于一个文化研究工作者来说,是很令人心寒的。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成为当今文化舞台的主角,或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文化自觉需要被重视且重新抬到提案上亦是迫在眉睫的需求。(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批评研究。)

参考文献:

[1] (英)阿雷恩?鲍尔德温著.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3] Xerck.[EB/OL].(2012-07-16)http://www.hudong.com/wiki/%E6%96%B0%E5%AA%92%E4%BD%93.

[4] (英)格雷姆?伯顿.媒介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丁文文.新媒介文化——需求与满足的伊甸园[J].东南传播,2012(5).

[6] (加拿大)埃里克?麦克卢著等.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