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文化传播及对中国的启示【3】

张  燕

2014年03月04日14:15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好莱坞对输入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近年来,好莱坞尤其注重中国市场,福克斯一位制片人说:“未来每产生4部美国电影,就会有1部是针对中国和东方市场的”。中国的电影市场日益发展壮大,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因而许多国家的电影也开始想方设法的讨好中国观众:2010年2月,电影《阿凡达》在中国热映,并且在中国夺得了票房冠军,收获13.787亿人民币的票房。当然这部电影也有许多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也选择在中国取景,2013年上映的科幻巨制《环太平洋》又在中国掀起了一波IMAX电影狂潮,而该片力挺重视中国元素,八成场景设定在中国香港,机甲人培训基地以及与怪兽的对抗主战场都设置在香港。影片中出现了不少维港夜景镜头,更有香港街道特写。除了场景,之前让影迷瞩目和期待的还有中国的机甲战士“赤红暴风”,三臂的红色巨人由华裔三胞胎驾驶员驾驭等等。经常借用别国的故事和在中国取景已经不是新闻了,全世界的故事都可以为其所用。但是,不会改变的是讲述美国的思想。借用苏格兰的独立战争来宣扬美式自由,借用中国花木兰、熊猫的形象,借用文明于世的金字塔、秦朝的兵马俑来满足冒险需求,等等。收拢、挪用他国的文化进而改造取代,这是好莱坞的全球化文化策略之一。经过好莱坞包装过的异域文化再以好莱坞出品的方式出现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已经成为各国本土电影的大敌。

好莱坞电影的多元化取材使得它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消除了障碍,成为全世界可以接受的文化产品。好莱坞电影会积极主动的挖掘其他国家很畅销的电影或者小说,然后购买其版权,进行改编和翻拍,再注入美国的精神内核,成为一部具有美国特色的崭新电影。说到底,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打着文化烙印的商品,它对商业电影最突出的贡献是把电影的商业元素和电影本身所有的文化艺术元素巧妙的结合起来。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成为一件商品,它需要进行推销和宣传,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其文化和商业价值。

电影《花木兰》原本是取材于中国的故事,花木兰不忍年迈残疾的父亲征战沙场,决定割掉长发,偷走父亲的盔甲,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从军的过程中,木兰凭着坚强意志,通过了一关又一关的艰苦训练,她的精神也感动了所有战友。就在战况告急的时候,她也被发现了女子的身份。她被遗留在雪地中,而最后也是她的及时出现,顺利协助大军击退了匈奴。虽然取材于中国,但是其精神内核终究离不开积极向上,自我奋斗和独立的美国精神。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