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3期

浅析人人网好友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朱兆兴

2014年03月04日14:4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3.多媒体符号的运用沉溺于虚拟的麻醉和满足感

人人网中丰富的多媒体符号和表情的运用,使得人们过度沉溺于这种以符号为代表,以机器为依托的交流方式带来的虚拟的满足感。SNS使得人际交往范围更宽广,交流内容更深入。人际传播主要以声音、表情、肢体语言为主;大众传播以文字、声音、图像为主,而人人网中的人际传播兼容这两种模式的特征,对文本、音频、视频的运用使得人际传播最大化的恢复和还原。例如人人网中各式表情,“大笑、哭泣、害羞、示爱、囧”等等打破了文字的不动性,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和可感。“@、圈人”功能则使物理距离可能很远的人迅速集聚在一起,营造一种同在的氛围,使人们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感。除此之外,人人网克服了“人—人”直接接触的复杂性,用户面对的都是电脑和丰富多样的各色多媒体符号,一定程度上这些符号在中间发挥了桥梁连接的作用,也起着一个缓解直接接触的压力的作用,但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机—机”接触的交往方式。人们通过机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符号、表情来想象对方丰富热烈的回应,沉溺于这种虚拟的满足和陶醉感。美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的负功能中表示,过度沉溺于媒介的通俗化信息和符号化的表情中,易沉迷于信息中不能自拔,并产生一种麻醉作用,进而丧失行动力,逃避现实社会复杂的人际交往。日本把沉溺于社交网站的人称为“隐蔽青年”,即除了工作学习,整天呆在家里,与网络为伍,依赖于网络交往的人。

二、交往危机成因分析

1.熟人效应和“差序格局”

“每个人都有一个以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8]”就如水面上泛开的波纹一样,人际格局也有亲疏远近,并以自己为中心扩散开。人人网虽然从属于社会交往网络,是一个大范围内的社会网站,但本质上仍然是以个人为中心,通过“熟人”关系建立自己独有的社交圈子。它之所以产生文化圈中的维模效应,是因为它依据相似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经历来设立的熟人网络。

2.缺少恰当的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的媒介发展越来越快,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必要工具,网民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但是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远远落后于网络的发展,尤其是新兴的SNS网站新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也使我们应当思考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除却现实交往,网络交往互动已成为拓展人际关系、加深双方了解的重要方式。另外,网络上的信息构造出一个“拟态环境”,深深影响到人们认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能力[9]。媒介素养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它对于人们正确使用媒介,服务于自身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现如今,依据人人网的媒介化交往产生的各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