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4期

全媒体格局下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初探

宋湘琴

2014年04月01日16:2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逐步扩大,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不管是对传播者、受众还是传播过程而言,都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必须进行改变和调整,其策略或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亲民”传播,由小见大;新旧媒体相互联互通;在多声部音乐中演奏主旋律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全媒体格局;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传播的途径或渠道主要有报刊、书籍、电视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影响范围的逐步扩大,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传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熟悉和接受,“全媒体时代”成为当下思考传媒问题的基本语境。快速变化的信息传播环境必然要求人们对传统的传播思路或策略进行改变或调整,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也不例外,本文就此主题试做探讨。

一、全媒体语境下目标受众的再考查

20世纪80年代初期,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等著作,让新闻业界在对于受众观点的理解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将受众的定位从“宣传对象”变为“信息的接受者”,这是一种对受众观质的飞跃[1]。关于国家形象传播,受众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从传播学上来说,只有立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其自身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才能收到更高的传播效果。

一般认为,以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或方式为依据,我国国家形象传播受众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受众群体、新型受众群体以及国外受众群体[2]。其中,传统受众群体主要是指国内的50、60后人群,这部分受众群体获取国家形象信息的途径或渠道相对传统,主要是报刊、书籍或者电视新闻等,可以说报刊、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范围直接决定着他们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了解范围。新型受众群体主要是70后出生的人群,这部分群体具有较重的猎奇心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相当熟练,主要通过微信、微博以及网络新闻等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方式获取国家形象信息。国外受众群体专指在国外生活的民众,这部分受众群体由于不在中国生活和居住,获取中国国家形象信息的途径相当有限,主要是所在国电视新闻报道或网络新闻,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宣传态度及方式,客观性相对较差[3]。

但是,这种受众划分方式在全媒体时代其有效性变得十分可疑。按照新闻学家John V.Pavlik 的论证,新技术,或者说主要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于传播行业五个方面的重大变化:获取新设备(acquisition devices)、储存技术(storage technologies)、处理技术(processing technogies)、发行技术(disturbing technogies)和接收设备(access devices)。五个方面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互连(interconnected)或融合(converged)。数字技术必然导向全媒体,而全媒体之所以为全媒体,就在于它要跨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跨行业(电信、IT、传媒等)、跨地区(跨省、跨国)、跨年龄(从小学生到退休老人都可以接触和使用)而存在。在全媒体时代,至少不管是传播方式或接受方式,包括我们对传播者和受众的理解,都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受众、新型受众这类两点论或三点论的划分。这里所要讨论的,是传媒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后的大势所趋,重点在于逻辑和趋势。择其要者,就国家形象传播而言,如下三个方面的策略需要重点考虑。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