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4期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

周宏刚

2014年04月02日09:0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要:本文以《印度教徒报》为研究对象,运用议程设置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近十年间关于中印关系的报道进行梳理,发现《印度教徒报》主要通过子议题的设置和报道角度的选择来体现对中国的友好立场。本文最后指出了《印度教徒报》的报道缺乏连续性、叙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但是《印度教徒报》对中国的友好立场保证了印度舆论界在中国问题上的平衡性。同时,《印度教徒报》的经验对中国提升国际形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教徒报》;中印关系;议题设置;报道手法

一、选题的背景和目标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中印关系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印两国政府积极发展友好关系,高层互访频繁,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不断加强。但是,由于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悬而未决,海洋权益的争夺又拉开帷幕,中印关系面临很大的考验。这种复杂的关系也投射到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上。印度媒体深受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把西方一些国家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移植到印度,边界地区稍有风吹草动便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入侵”,给人留下中印边界局势紧张的印象。实际上,这些耸人听闻的报道并不能代表印度舆论界对中国的看法。印度也有一些报纸珍惜中印传统友谊,也意识到印度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视中国为好邻居、好伙伴,极力维护中国的形象,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印度教徒报》是其中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印度教徒报》在议题设置、报道角度、报道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力争揭示它是如何报道中国、如何维护中国形象的,同时发现其中的不足。这对中国争取世界主流媒体的支持、加强对外传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回顾

国内学界对印度新闻事业的研究较少,主要着眼于印度新闻体制的转型。陈力丹梳理了印度独立后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特征[1]。王生智认为1975~1977年的印度紧急状态是印度独立后新闻自由政策的转折点[2]。王辰瑶分析了印度电视体制转型的原因及其影响[3]。有关印度新闻事业的个案研究极少。宋晶从传媒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中印媒体对社会冲突的再现[4]。赵瑞琦分析了《印度时报》的国际传播经验及特点[5]。近两年,国内知识界开始注意到印度媒体对中国的不友好报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谈到印度媒体对中国不友好是中印关系面临的问题[6]。新华社记者、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唐璐2010年连续发表三篇文章探讨印度主流英文媒体的对华态度及原因。唐璐认为印度主流英文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较多,而这些媒体的观点大多来自于非政府战略层面的分析家、退休将领和退休文官。“2009年印度主流英文媒体‘反华歇斯底里’反映的其实是印度非政府战略层面精英的对华认知。[7]”从最初的一般性介绍到原因分析,这些研究已经开始走向深入,但总体而言,对印度媒体的实证研究少,个案研究少。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印度教徒报》1878年由6位青年知识分子创办,创刊之时为周刊,1889年改为每日出版。《印度教徒报》一开始就表现出反殖民主义的倾向。20世纪以来经常揭露殖民当局镇压人民的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支持民族独立运动。《印度教徒报》的办报宗旨为“不左倾、不反动、不进步,但信仰自由”。现属卡斯图里父子有限公司,总部在马德拉斯市,在马德拉斯等多个城市同时印刷。政治上支持国大党,在印度南部较有影响。在印度精英看来《印度教徒报》是一份反映左派思想的报纸,被誉为“印度的《人民日报》”。《印度教徒报》2011年的发行量为151.4万份,是印度排名前三的英文大报。读者对象多为年轻人,且有较高文化。

2.分析单位与抽样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03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印度教徒报》关于中国的报道,以世界各国报纸全文数据库(Access world news)中收录的《印度教徒报》电子文本为抽样框。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针对性,采取主题词抽样。检索控制条件设定为“Headline”,键入“China”,搜索2003~2011年这三家报纸的新闻报道中标题中含有“China”的报道。通过检索发现,从2003年到2011年,《印度教徒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共有1908篇,最少的是2004年174篇;最多的是2010年303篇。

3.分析框架与步骤

本文的总体思路是从议题设置、报道角度和报道手法三个层面来剖析《印度教徒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在议题研究方面,议程设置理论不但关注媒体是如何强调某个主要议题的,还关注媒体是如何强调主要议题的下位子议题的,后者被称为“属性型议题设置”(attribute-agenda setting)[8]。属性型议题设置研究关注的是主要议题下位的子议题如何被媒体传达给受众,注意测量多个下位子议题各自被媒体的强调程度。媒体对主要议题的下位子议题的选择虽然限制了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但也能够体现出媒体的报道立场和报道内容的方向性。与此相应的是,大众传媒本应该从多种角度报道特定的议题,但实际上只选择了一部分特定的角度和切入点。这种对特定议题的选择就构成了媒体报道的特定角度。报道手法主要指报纸的叙事手法,小到形容词的使用,大到背景资料的取舍,都在暗示报纸的立场。这三个层面的分析从宏观到微观,侧重点不同,恰好能够立体式的透视《印度教徒报》关于中国报道的特点。此外,为了更好的体现《印度教徒报》的倾向性,本文将引用《印度时报》和《印度快报》的相关数据作为参照系。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