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4期

跨文化报道中图片传播伦理问题

薛蓉

2014年04月02日15:4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要:图片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起到文字报道起不到的效果,但这也意味着图片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世界是个复杂的集合体,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伦理的定义,在跨文化报道中,我们本着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原则就不得不考虑图片传播中涉及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伦理;图片报道;跨文化

在新闻报道中,仅依靠文字稿件已经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各大新闻网站用“图”、“组图”等醒目的字眼来标注在标题中以博得注目。大众传媒可瞬间制造轰动效应,图片的传播则更为直观,车祸的惨状、烟花的绚烂都能让人一目了然。随着“视觉文化的转向”,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已经将新闻照片这种图像元素赋予了更加显著的版面强势。

在新闻现场,记者需要作出迅速的反应,拍还是不拍,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可能没有过多的思考。但拍出来的作品则可能成为“罪证”,一系列伦理问题围绕新闻图片显现出来。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伦理道德问题日益严重,不但影响了媒介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一、“伦理”一词概念界定

《辞海》对“伦理”的定义为:“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这是专家们对伦理的定义,并不代表其他人也想当然地认同。其实细想就不难明白,各国对伦理的定义都多少不一,而且不同民族对伦理的理解肯定也有所不同。从一个汉族人的视野去分析跨文化传播图片中的伦理问题就很难不陷入狭隘的角落。从文化的不同出发,将跨文化传播大致分为国外和国内两部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当然我们针对图片伦理的议论和分析也要双向来看,不能一语定论,图片包含自己的内容和背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图片内容和背景的真实性,同一张图片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摄影师所拍情况下所反映的也是不同的,而且伦理的定义和标准在不同的国家、领域和民族文化下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一幅图片是否违背伦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中国人的伦理规矩是不能直呼父辈或长辈的名字,但美国人的伦理就没有这种规矩,他们宁愿用长辈的名字来给孩子命名,以此来表示尊敬之情。再比如一家人同桌吃饭,中国人的伦理是如果长辈没有动筷子,晚辈就不能先吃,晚辈若先下了手,则被视为没规矩没礼貌。晚辈似乎要求扮演成“乖小孩”,而西方人没有那么多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麻烦。

奥巴马在白宫打电话把脚翘到桌子上招来以色列的强烈抗议,而我们早就了解美国人的行事作风一贯随意,在影视作品中不光美国人就连一些中国老板也有类似行为,虽然这种方式很不礼貌但我们可以忍受,却不知道它对阿拉伯世界有如此严肃的政治意味。

在印尼和新加坡的刑罚制度中鞭刑,我国古代也有公开行刑的惯例,但是随着文明的不断演进,提倡尊重犯人的人格与尊严,很多人怕是宁愿在监狱里待一段日子也不想被公开抽鞭子,更何况还不分男女都可以享受这份“殊荣”。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原则和核心问题,即伦理受控于意识形态,所以,其人伦规则与标准并非世界同一。

与此同时,正因伦理的成因是“历史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的”緣故,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伦理或人论关系也就迥异。而伦理其实又是“发展的、变化的”,时代不同伦理似乎也不同。中国汉民族的伦理,是建立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之上的,两千多年以来虽无太大变化,但自20世纪初的“西风东渐”以及当代的“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社会的伦理观与世界观以对我国以往所秉持的伦理传统产生冲击乃至改变。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