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良信息频现,疏于管理。“全民记者”时代改变了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两级传播”模式。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由一个点向多个点发出,发散性的多向传播给虚假消息可乘之机。在调查中发现,多数用户认为人人网所受到的限制和监察相对微博来说比较少,言论空间较大。也正因此,假消息浏览转发不受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发现并及时处理,只能依靠虚假消息“自生自灭”。在漫长的自身净化的过程中,不良信息依然在传播并造成影响,一些虚假消息每年都反反复复地出现印证了这一点。比如每年都会有人在不同的日子指出今日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显然信息是错误的),借此宣泄反日情绪。人人网上多次出现以打击谣言为目的的公共主页,但是这些公共主页本身也是由个人申请,不能保证自身质量。
二、热点事件发酵过程
1.萌芽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信息如此繁杂,传播渠道如此便利,群体的选择便代替了媒体选择。网络使得受众同时成为传播的发端和终端,在接触、理解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受众依赖于个人的兴趣和价值判断对信息做了自认为合理的理解和阐释。于是,在热点事件发生后,意见领袖们将自己通过各种信源掌握的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人人网上。互联网使青年学生们享受了极大的传播主权,数据表明56.35%的人人大学生用户都习惯于有想法的时候去发表状态。但同时也增加了传播者盲目与茫然,自我表达很充分但内容却易散乱。人人网状态的字数限制使得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点,难以提供事实尤其是负面事件的全面信息,当客观而理性的描述缺位,浏览量、点击量及转发量等数据的设置推动发布者们特意设置带有强烈情绪的敏感词汇与字眼来吸引人的注意。
2.扩散期。青年网站为急于表达和寻求认同的大学生们提供了绝好的平台,当人们聚集成群,感情和思想会转到同一处,自觉的个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集体心理,极易接受暗示[3]。多向传播中,信息承载的意义表现为一个不断被改造的过程,即使被转发,对象的挑选已经包含着转发者对于意义的判断。在纷杂的若干信息面前,不少青年学生们来不及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去甄别好友中发布消息的真伪就点击了“转发”的按键。调查数据显示,将近三分之二的青年学生会将人人网上看到的某品牌牛奶不卫生的消息不经查证就告知身边的亲朋好友。访谈中有学生表示“即使错怪该品牌,也不愿放过一丝可能。”群体并不是社会个体毫无关联的物质组合,而是依靠特定的心理联系作为纽带,享有共同的群体规范,持续地相互交往。人人网上的青年学生们情感接近,语言上容易沟通,行为上趋于一致,有着大同小异的心理基础和价值理念,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希望获得相同或类似的肯定与认可。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转发放大了舆论,推波助澜。
3.高潮期。经过大量的转发和浏览,热点事件已经散播开来。转发者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三种:a.分析者。有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出好友转发的消息中的疑点或分析事件中被忽视的细节,还有学生呼吁大家理性讨论、不要用侮辱的词汇造成二次伤害。 他们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诠释或者扩展,补充相关证据,试图把自己理性思考的过程展现出来。b.泄愤者。这一部分学生以情绪宣泄为主,他们将注意力放置在事件中体现的矛盾和冲突。在“李某某案”中,不仅仅由于李某某本人涉嫌犯下的罪行挑战了法律界限,而其父母的特殊身份、李某某个人的成长轨迹的特殊性也挑战着大众的道德底线。这些学生对此现实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破口大骂,表达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对于社会现实的焦虑与担忧。c.悲观者。这一部分学生忽视事实的逻辑是否缜密,也不愿加入骂人的队伍中,他们将热点事件归纳为难以撼动的社会顽疾和制度的危害。他们嘲讽戏谑朋友的理性分析和激动争吵,以冷静的语气旁观别人的议论,但不乏哀叹悲观者。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