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4年·第1期

长歌一曲诵抗联——

浅析八集文献纪录片《东北抗联》【2】

陈默

2014年04月15日16:36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二、突破窠臼—— 用情景还原“再现历史”

开放的形态、过程的展现、新技术的引入,是现代纪录片的三大特征。文献性是纪录片的天然属性,但在纪录片创作中,尤其是历史文献纪录片,人们总是被历史影像的缺失所困惑。于是人们把“情景再现”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来讲故事。“情景再现”是一种特殊的影视纪实艺术,而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东北抗联》的创作者深谙此道,从单集的生态纪录片,到文化气息厚重的人文纪录片,再到操作这部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文献纪录片,这支团队无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创新。在穷尽所能搜集、挖掘历史影像、照片、文字后,为了在艺术呈现上实现新的跨越,摄制组使用了电影级的拍摄设备,用“战争大片”的气魄还原当年的战争场面,使得本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1、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是现今比较能够让人接受的艺术手段。它能让人如临其境般感受真切的历史,使抽象的历史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想象。它营造出强烈的时间和空间感,为尘封的历史、逝去的人物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情景再现需要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必须遵循少而精、简而约、以虚代实的原则。为了实现内容和画面的客观真实,该片摄制组遍邀国内东北抗联史领域最权威的专家组成顾问团。不仅确保每一句解说词都查之有据、真实可靠,更确保每一个画面都能如实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地域特征,以期还原和接近真实的历史。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也是情景再现的基础。对该片摄制组来说,要达到这样的真实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更需要对艺术表达准确而精当的掌握。比如,在表现“九·一八”事变当天日本军攻击北大营的一幕,这一刻是东北14年沦陷史的起点,更是东北抗战重大历史事件的节点,震惊中外,无疑是本片浓墨重彩的表现。但是,历史画面的重要缺失,必须借用情景再现的手段,而且还必须表现得让人震惊、震撼,为全片的推进开启一个精彩的发端。

2、精神再现

在本片立项之初,摄制组就确立了这样的信念:用抗联精神再现东北抗联壮怀激烈的历史。该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抗联精神进行了艺术化再现。这突出表现在作品的画面细节处理上。我们可与同样由这一摄制组拍摄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长白山》进行一个对比。

在《长白山》中,长白山以及林海雪原的全景显得静穆而神秘;镜头对花朵、水滴等细节的特写捕捉则色彩明快,影调清透。同样是林海雪原,《东北抗联》中的全景则经常飘满了风雪,静穆之感不复存在,观众们感受到的是无比的重压。同样是一片皑皑的白雪,当《东北抗联》的镜头推到近景、特写的时候,观众们看到的是抗联战士衣衫褴褛地趴伏在里面,以及裸露皮肤处的冻疮。由此,雪域的距离感产生的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悲剧的崇高感。与此相应,画面的色彩基调也多为灰色,从而带出一种苍茫、悲怆的视觉效果。当这样的镜头表现着抗联战士与实力远远优于自身的日军鏖战之时,不离不弃、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抗联精神如丝丝风雪从画面上夺框而出,吹拂到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中。这种影像的处理手法正是本片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