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诗意表达——提升视听魅力和艺术境界
当代电视文化的土壤是大众文化,所谓“大众文化”,本文采用王一川在《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一文中的定义: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其中,注重感性愉悦使其突出特征之一,作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东北抗联》在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将先进的思想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有机融合其中,使全片呈现出浓郁的诗意色彩。
1、画面的处理
除前面提到的该片在镜头运用上的独到之处以外,《东北抗联》对后期特效的处理也颇多亮点。比如片头以一种独特的、诉说的、诗意的表达勾勒了东北抗联的英雄群像,描画出黑土地上不朽的丰碑。仿佛在向人倾诉那一段段壮怀激烈,那一个个铮铮铁骨。于是我们看到了,春日的暖阳播散在白雪上,逐格拍摄下的白雪渐渐消融,枯枝败叶上,生了锈的步枪、子弹静静浮出,特别是系着红缨的军号也静卧山林……最后一只大手伸入画面,紧紧握起了钢枪。这一系列精心构思的画面,为我们传达出浓浓的意蕴,尘封的岁月,不老的情怀;深切的缅怀,不屈的魂灵,这是一幅电视的音画诗,是扑面而来、呼之欲出的生动。该片在整体包装和画面的呈现上还反复运用了类似照片墙中照片的意象。通过照片之间的反复切换跳转,静态照片和视频的导入导出,巧妙地完成了宏大的叙事、人物的刻画以及细节的描写。画面统一干净,风格协调统一,达到了内容与画面美感的自然融合,提升了视听魅力和艺术境界。
2、音乐的运用
该片的音乐主要有两个功能。其一,渲染气氛。片中音乐多角度的表现功能,在该片整体气氛的渲染、画面时空的转换和片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恰当的音乐运用有效强化了该片的表现力,对整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片中的音乐大气磅礴、浑然天成。观者似乎并未意识到片中音乐的存在,而音乐却无时不在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适时地对画面进行着补充、深化和渲染。
其二,勾勒基调。从整体看,该片音乐和片子的时代特征、地方风格、人物个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展现和勾勒出了片子的基调。比如有些段落的音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将观众自然带入东北的辽阔黑土之中,仿佛能看到千里沃野中大豆高粱。而有些段落的音乐则铿锵有力,有力地烘托了光辉永存的抗联精神和抗联之魂。可以说,该片的音乐使画面和内容上的统一珠联璧合,在情感、思绪和叙事节点的展现上也恰如其分。另外,该片在片头和一些叙事以及情感刻画上大段纯音乐的运用,为画面呈现了诗意的表达和深邃的意境。
近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呈现了一种形态各异、风格多样、主旨万千的气象。多元并存体现的是思想的解放和艺术的灵动,小桥流水的诗意纪录片自有它的韵致,对边缘题材的触及也透射出别样的匠心。但纪录片人永远不可远离时代的大潮和生活的主流。传播主旋律,讴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东北抗联》所传达的这股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创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