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宽泛地说,“国际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自人类历史上出现国家以后就已经存在”[21]。而“国际传播”这一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之后伴随该词被运用情境的变化,其含义也有所变化,但通常可以定义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流动”[22]。国际传播包括由外向内的传播和由内向外的传播两个部分:由外向内的传播是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民众;而由内向外的传播是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宣传可以说是国际传播最早被讨论的一种功能和作用。现代国际传播的起源就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宣传开始的,因此宣传模式论也是最早研究国际传播的范式,突出国际宣传的效果。国际传播是跨国界、跨语言、跨种族、跨思想、跨文化的传播,只有深入系统地掌握目标国家的电视受众需求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播。
而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2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兴起,部分学者将国际传播的含义界定为国家政府主导的传播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国际传播概念已经过时,因而提出应使用全球传播概念的观点。但对于国际传播学者而言,全球化更多被视为国际传播的新环境,全球传播被作为国际传播的同义词加以使用。此外,与国际传播、全球传播类似的概念还有跨国传播、越境传播、世界传播、文化间传播,这些概念通常也可以彼此替换,因为它们所指的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流动。
【作者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注释:
[1]李宇:《对外电视与文化传播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2] [苏]肖·阿·纳奇拉什维里:《宣传心理学》,金初高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3]张笃行、张力行:《社会宣传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4]张昆:《重视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与传播》,载《今传媒》2005年第9期,第7页。
[5]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新闻出版》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7页。
[6]转引自张笃行、张力行:《社会宣传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7]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第8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714-715页。
[8]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9] [日]池田德真:《宣传战史》,朴世俣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2页。
[10]刘洪潮主编:《怎样做对外宣传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142页。
[1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新闻出版》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12]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第2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2页。
[13]张昆:《重视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与传播》,载《今传媒》2005年第9期,第8页。
[14]谭天、张蕾、陈秀文:《内地电视在香港传播初探——以落地香港的内地电视频道受众为研究对象》,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第49页。
[15]陈嬿如:《跨文化传播原理在我国对外宣传中的运用》,载《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第141页。
[16]陈律:《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载《光明日报》2013年8月24日,第11版。
[17]张振华:《求是与求不——广播电视散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年版,第333页。
[18]胡占凡:《新形势下主流媒体如何有效引导舆论》,载《电视研究》2014年第1期,第6页。
[19]乔木:《中国对外传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首届中国全球新闻传播研讨会观点述评》,载《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12期,第13页。
[20]高有祥:《西藏对外传播的艰巨性和有效性》,载《现代传播》2011年第8期,第31页。
[2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7页。
[22]张开、杨光辉、王艳丹:《全球传播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23]张开、杨光辉、王艳丹:《全球传播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年版,第35页。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