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南方报业的“李范时代”(1996-2001)【2】

郭心华

2014年04月24日14:2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 “李”和“范”的分工与合作

(一)核心层内,配合无间

李孟昱快人快语,性格耿直;范以锦外圆内方,柔中带刚。这种互补性,正是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最佳组合。李和范的配合,可以上溯到1970年代初,下乡锻炼时期,两人在同一个生产大队,分别任支部书记和队长。后来各自成长路径不同,却没有影响双方的友谊。直至升上南方报社决策层,两人还是保持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开玩笑,一旦有什么事都商量着办。这一时期的集团决策,融合了两个人的智慧,不是哪个领导闭门造车或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两人的办公室就在对面。“我们有一个君子协定,编务的事情我不管,报什么不报什么,我说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来找我。”

这种长期积累而成的默契,使南方报业的决策层形成一个领导核心,有利于顶层设计。报业集团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现代企业,社长和总编辑的关系,类似于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关系,只有形成一个核心、达成一致,才能不折腾、不内耗,按照现代企业要求,进行领导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在集团内形成科学有序的六个机制:集约化的运行机制、市场化的经营机制、规范化的激励机制、有序化的竞争机制、制度化的约束机制、集团化的人才机制。

(二)李孟昱的顶层设计

1996年8月,李孟昱任南方日报社长。面对报社主业不强、多元化经营陷入困局,账面亏损严重的问题,他提出“必须正确处理好办报与经营、主报与子报、效益与规模等多种关系” 。其执政思路可以概括为:先搞堤内,壮大报业;自办发行,掌握命脉;竞争上岗,优化人才结构;企业化,集团化。

1、 先搞堤内,壮大报业

报社搞多种经营,原本为了积累资金,壮大实体。但报社下属的几家公司,或因经营亏损、或因投资失误、或因携款外逃,亏损面达一亿多元。李孟昱上任后,大力整顿公司、审计下属企业,贪污受贿的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并开展业务大讨论,凝聚共识:“办好报纸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有人引用《龙江颂》里“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观点,李孟昱不同意。他认为,报社报社,无报即无社。为了突出党报的“旗舰”地位,他们在政策上向主报倾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投资3500多万,将《南方日报》扩为16个版。《南方周末》从8版的文化娱乐报纸向16版的严肃政经报纸转型。在中层干部的反对声中,李范二人将《海外市场报》停掉,刊号转给《南都》,并定下“第一年大亏,第二年小亏,第三年打平”的目标。1997年1月1日《南都》改成日报,三年后盈利,逐渐成为报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它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都市报,也是集团内效益最好的报纸。

《21世纪经济报道》,是全国第一家实施股份制的报纸,按照“党委办报、经营者持股”的理念,引入民营资本,这在全国报业没有先例可循,也是政策敏感区。集团编委会商量后,决定采取“只做不说”的策略,先瞒住有关部门。负责运营的广东21世纪出版有限公司,南方报业占股41%,复星实业占40%,公司管理层占19%,由复星实业派财务总监,双方共同经营,第二年实现盈利。“《21世纪经济报道》本身由一个原点开始,从市场上获得了生命力,并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就像一颗种子获得外部条件的支撑后,发芽长大,生生不息 。”

这一时期,报社不仅诞生了几份新报纸,还成立了出版社,筹办了南方网等等,这样,整个报社的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优化,报业这个“主干”茁壮成长。

2、自办发行,掌握命脉

产品销售权是企业的生命线,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报纸发行也是这样。但是《南方日报》覆盖全省,面广、点散、线长 ,自办发行难度大,长期以来依靠邮局发行。为了提高时效、降低发行费率 ,使覆盖面更科学,拉近读者和编者的距离,1999年起,《南方日报》引入竞争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组织自办发行,抓住了报纸征订和报费回笼两个关键,确保全省90%以上的乡镇都可以看到当天的《南方日报》。

具体负责的是集团总经理钟广明。他写出上万字的《南方日报自办发行构想》,合并原南方都市报发行部和南方日报发行处,成立发行总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用各地记者站组建成三级发行站网络,省外则委托代理商发行。自办发行后,集团总投入仅几百万元,建立了两千多个发行站,《南方日报》发行量增长4万份,广州市区发行量上升11.3% 。

3、竞争上岗,优化人才结构

集团化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同工同酬、绩效挂钩、竞争上岗、中层年轻化,是题中应有之义。改革的第一步,是编辑记者实行定额管理,并采用评分制。改革后,记者编辑平均工资可达6000-7000元,记者拉广告现象基本消失。

竞争上岗从处级干部开始,逐层向下推。1999年3月9日集团召开干部大会,决定在集团内引入竞争机制,对中层以下干部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双向选择”。通过演讲答辩、领导打分、全员投票、民主测评、人事处考察、社委会决定等环节,确定正处级领导岗位的聘任人名单。处级干部各自“部门组阁”,一般干部的聘任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集团对受聘人员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考核。对待岗人员、拒聘人员、解聘人员,也有具体的安置办法。

李孟昱特别强调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营造环境,让年轻人迅速成长;坚持分配与业绩挂钩的原则,适度拉开分配差距,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这个突破口,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

4、企业化,集团化

十多年前,李孟昱就这样描绘过集团未来的架构:“经过调整的报业经济组织架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集团的核心部分——即主报及其系列报刊、出版社等。此层次的产权全部国有,主报是龙头。第二层,围绕报业经济五大支柱产业(指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而组建的企业。此层次产权全部国有,或由集团控股,可吸纳多种投资主体,包括内资、外资以及报社职工的股份等。第三层,集团关联企业——此层次由与集团业务发展有关系的以合约形式加盟的企业组成。” 范以锦也认为,组建报业集团,解决了“子报养主报”的尴尬,体现了在市场面前“报报平等”的思想 。在“范杨时代”,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改组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培养出三大报系,实现“龙生龙凤生凤”多品牌发展。有学者认为南方报业集团的“多品牌战略”成效明显,并用“波士顿矩阵” 分析其产品结构,认为其抗风险能力强,发展后劲足 。

资料来源:林如鹏、支庭荣(2000)

(三)范以锦的内容管理和危机管理

范以锦在总编辑任上,主抓报纸的内容管理。1995年,他就强调要在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结合点上做文章。1999年,他进一步明确提出“突出权威性,强化可读性,增加新闻性”的改革思路,同时强调抓好典型报道、深度报道和批评报道三个拳头产品。在《南方日报》历次改版中,他主张创办经济新闻版,拓展经济领域高层次读者群;增加综合新闻版和地方新闻版版面,增加全身新闻信息量;抓住广州新闻热点大做文章;增加国际新闻版面,深入分析国际形势;改造文化娱乐副刊等。 任总编辑期间,他亲自抓批评报道,对重大批评报道直接指挥和把关,并亲自撰写有关言论。在长期的舆论监督实践中,范以锦总结出了一整套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如找准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把握好解决问题的时机等等,对保证批评的方向、强化党报的权威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001年5月,《南方都市报》在深圳的发行遭遇同行“封杀”,并迅速演变成一场舆论战。事发当天,李孟昱就召集范以锦、钟广明、王春芙、李民英开会,分析事态发展,研究对策。他们给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写了报告,报告转到了常委、宣传部长手中。经过省委的协调,深圳方面同意报纸上报摊,而《南方都市报》在报上刊发道歉的消息。刊发之后,同情、支持南都的声音非常强烈,当天的报纸脱销。一场危机逐渐化解。危机管理是领导人的必备素质之一,这场危机也是范以锦接班前打的漂亮一仗。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