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新媒体的兴盛置于技术革新与社会变革两个时代符号的交汇点,与此同时,随着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的偏离、功利主义的浮躁,又常常将主流文化的崇高置于尴尬境地。农村青年对新媒体的应用在打破其传统思维定式的同时,也在逐步形成一套新的文化交流势态。传媒技术的发展意义远大于其传播的内容,改变着现有的价值体系和文化生态。在此背景下,对于新媒体来说,有一个探寻其从技术领域向社会学领域重新认识的过程。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新农村社区;农村青年;文化传播
媒体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其发展过程中,媒体技术也逐步优化着既有的文化生态。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居民的传统获知渠道在迅速多元化,其认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一、新农村文化传播外部环境
(一)“新农村”的变迁打破农村青年身心禁锢
日益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建构了一个全新的内容传播镜像。新媒介技术突飞猛进,新农村青年人搭载新媒介、新技术的利器已将自身的日常文化行为牢牢地楔入公共文化的空间。
1.新农村社区的变迁影响农村青年的生活和流动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脱离简单的农业经济,大量劳动力投入二三产业,在此过程中,农村劳力的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农村居民向城镇的迁徙也呈现一种频繁流动势态。一方面,现代化的社会认知观念已经慢慢取代原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认知观念;另一方面,在农村社会的结构层次中,主流价值观并未形成主导地位,农村居民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态势。这一态势决定了农村社会结构层次的变化,并由此带来生活观念、形态、结构等的变迁。
2.农村青年与外部世界联系日趋紧密
由于新媒体融入大众生活,农村居民的交往方式开始悄然改变,以亲缘为依托的固定交际方式被多元化的社会交往所扩散,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和交际圈子的多元,在农村社会集群中,村庄只是一个地域性的基本组织,以个人生存发展为中心,以区域、人脉、亲情为节点,形成的社会化、多元化的人际网络。在这一过程中,以亲缘扩及陌生群体的差序交往格局已然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农村青年由于生活环境和交往对象的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对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带来巨大影响。农村城镇化使居民社会空间超越了一直以来固化的交往边界与联系空间,创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模式和认知观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