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5期

以余姚市背干部事件为例解析围观式真相【3】

李楚楚

2014年05月06日15:3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三、探究“围观”下的愤怒

分析此次余姚事件,从水灾发生到“背干部”照片曝光,事件澄清,前后经历了大致一周时间。在14日时“围观”度高涨,网民义愤填膺。正如中青报的曹林所写,这名干部被舆论和网友“冤枉”了,成了救灾舆论场中“由不得你解释”、“一点就着”的情绪化舆情的牺牲品[3]。是什么点燃了你的愤怒?结合以往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背景这里所说的社会背景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大的社会背景,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扩大,各类制度法律尚且在不断建设中,而公民意识的觉醒让民众开始萌生更强烈的维权意识。于是大背景似乎造就了社会一种“仇富”心理。对待一些事件,缺少正确的理性分析,“刻板成见”的形成了自我的一套“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的思维定势。所以在余姚水灾中,“干部”,“高档皮鞋”这些词汇很容易激发民众以往的建立的“基模”,从而造成谣言传播。“围观”度高涨;第二,谣言的传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播机制的不通畅。在互联网舆论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各级党和政府通过权威发布和权威解读方式,自上而下的形成的“官方舆论场”,另一个就是网民自发的通过发布,转发信息营造的“民间舆论场”。而在灾难事件中,往往第一时间占据主动优势的是“民间舆论场”[4]。在余姚水灾发生之后,政府在此事件中,政府对涉及水库的情况并未仔细说明,也并未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导致网民对救灾现场情况不明,在14日出现“背照片”事件时,网络上已经是“怨气冲天”,“救灾不力”,“政府失职”的情绪已经蔓延。所以才导致那位干部“一炮走红”。而事后上级处理过于草率,仅因舆论压力就做出所谓“及时处理”,许多传统媒体未深入调查就“转发”消息,官媒,主持人的评论无疑更是火上浇油,进一步点燃了网民的愤怒情绪;第三,网络“大V”的退场,网民“围观”度下降。相较之前的北京7?23暴雨中,微博求救,实时发布灾情,“大V”热心转发,此次余姚水灾受“500条”影响,许多网民选择了“不发声”。许多公知“大V”也选择了沉默。意见领袖的退场,使得网络上缺少相对理性的分析引导,所以照片一经传播,只有简单的“第一反应”——愤怒。

2.微博平台。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由于微博平台准入门槛低,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部智能手机,任何的移动数据终端都可以是发声渠道。但此“记者”非彼记者,他们没有传统记者训练有素的职业技能,缺乏对信息的理性分析,看问题时更容易采取自我已有的价值观,针对事件更多只是最简单的“是非”判断,缺少深入分析的思考。感性的抒发是网民最直接的表达。于是“愤怒”成了“围观”下最直接的宣泄方式。此外,微博平台的“关注”机制使得用户之间的粘连程度高,用户一般会选择自己信任的人(如亲人、朋友等)或者一些意见领袖“加关注”,所以往往事件发生之后,大多数用户在转发信息甚至评论时并未做深入的思考,在议程设置之下的愤怒情绪就如同病毒一样迅速传播,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已经没有人去关注,只剩下简单情绪的发泄。

果壳网根据各种情绪在微博用户之前的传播情况,绘制了一幅“情绪”图。研究人员使用表情符号来标注情绪,最终实现所有微博的自动情绪分类。通过这幅图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其中表示每个用户“愤怒”类的情绪在其发布所有微博的比例约有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先进网络分析研究小组(Group of Advanced Network Analysis,GANA)通过对微博的情感分类和波动分析,研究各种情绪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机制。结果发现:愤怒情绪的相关性最大。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微博好友发了一条泄愤的微博,你也更容易跟着愤怒起来。这表明,愤怒情绪更易在社交网络中传播。灾难事件中,官员的行为会被放大,一旦涉及敏感词汇,“愤怒”似乎成了网民最普遍的表达方式。当前的中国尽管各类制度法律尚待完善,但此类事件的频发是否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作为政府,作为媒体,作为公民的我们,想要的真相,绝不会是媒体轻率呈现的“拟态”事实,政府失声之下的草率应对,简单“愤怒”之下的“围观真相”。(作者简介:李楚楚,女,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明刚.浙江余姚市台风灾害舆情分析[OL]人民网,2013-10-18..

[2] 彭昊.论网络围观的伦理意蕴[J].网络财富,2009(21).

[3] 曹林.防范和克制我们的“灾难情绪”[N].中国青年报,2013-10-17.

[4] 南振中.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J].中国记者,2003(3).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