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6期

浅析影片《中国合伙人》票房的成功因素

赵 辉

2014年06月10日14:0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好的故事、好的本子是影片成功的第一步,导演是电影叙事和创作的灵魂,陈可辛用几乎改掉了原剧本的所有情节,只保留了“新东方”创业故事的外壳,用自己的理解重新塑造了中国式的成功故事。尽管影片中还有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尽管打动观众内心的细节还不够多。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合伙人》票房上的成功。众多的因素造就了该片的成功,但是对观众认同感的把握,科学的包装宣传、精准的市场定位,是影片最后推向市场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心理特征;青春片;低成本

一、引 言

华语片的春天似乎真的来了,小成本的投资,轻松破亿的票房收入已经不是神话,庞大的观众基数,不断增长的银幕数,只要有一个不错的故事,轻松、感人、有认同感就会激活市场。《中国合伙人》用成功的故事验证了这个事实。

《中国合伙人》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中影集团制作及出品,由光线传媒发行,光线传媒抛出《泰囧》《致青春》两波重要攻势后,又迎来第三波——《中国合伙人》。上映仅两日票房就突破7千万元,也就是说两天就收回了成本。这部影片中影占投资30%,陈可辛工作室占70%。陈可辛导演把宝押在这部影片上,似乎有自己的考虑,陈可辛被称为香港来的北漂导演,他把中国式创业的成功搬上了银幕,故事把新东方的创业传奇作为原型。即使你和陈可辛导演一样“拍片前从来就没听说过新东方的故事”,一样会在这个创业故事中找到强烈的认同感。中国的迅速发展造就了无数成功的案例,中国梦给观影者提供了时代背景认同感,无论是农民家庭出来的土鳖还是知识分子家庭培养的海龟,时代的浪头最终把他们推向了成功的高点。中国人常说:时势造英雄!在变革的社会浪潮中,影片给我们解读了成功背后的历程。片中集纳了励志、喜剧、爱情、怀旧等多个元素,每个元素都准确击中了当下观众之所需。

二、开启市场的钥匙

电影为一门综合艺术,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是要有一部好的剧本。一个好的文学剧本是成功的基础,就目前国内影视行业来说,中国编剧很多,但好的电视剧编剧却是大海捞针,从写作技巧上来说剧本创作应该比小说的写作难度和局限性要大些,因为电影剧本要用大量台词来表现内容,而所有的心理活动,人物关系都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来交代给观众,所以无论是改编自小说的还是原创的剧本都是要符合拍摄需求的蓝本。虽然电影剧本有一定的操作上的难度,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如何选取和创作出好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就是要从最根本的审美角度出发,从电影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来找问题的根源时似乎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好的故事、好的本子是影片成功的第一步,导演是电影叙事和创作的灵魂,陈可辛用几乎改掉了原剧本的所有情节,只保留了“新东方”创业故事的外壳,用自己的理解重新塑造了中国式的成功故事。显然这次改编迎合了观众的口味,找到了观众对故事的认同感,陈可辛六年来在大陆的闯荡,为他寻找到这个符合市场价值的剧本奠定了情感基础。长期以来陈可辛被称为香港最具风格、文艺气息的导演。陈可辛擅长拍摄现代时装片,从发轫的《双城故事》到堪称经典佳作的《甜蜜蜜》,他总能把爱情故事包装得摩登现代又好看。就是这样一个导演,毅然北上后,却投身《投名状》(导演)、《十月围城》(监制)、《武侠》(导演)这样的大片,《中国合伙人》启用陈可辛是正确的,整个影片充满了浪漫色彩和喜剧色彩,片中孟晓骏(邓超 饰)的角色甚至融入了许多导演的人生经历和感悟,陈导最初的想法是拍摄一部《公民凯恩》式的影片,通过对新东方创业故事的改造,一个中国式创业者情感上的收获和失落,兄弟间的团结和分裂,甚至人性中的自私和逃避,在转型的大时代里白手起家的奋斗史被搬上了银幕。无疑这次陈可辛对中国现代题材的把握在商业上是成功的。

《中国合伙人》的成功,演员的选择功不可没,三个国内一线男星担当了片中的三兄弟,“土鳖”“海龟”“文艺青年”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尤其是黄小明饰演的角色成冬青,从跟班的土鳖到游刃有余的企业老总,黄晓明再次证明了自己是演技派的当红小生。影片中的音乐运用也十分到位,崔健、beyond、苏芮等人的歌曲轮番上阵,极具时代印记。陈可辛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编剧,“很多歌曲都是编剧写上去的,连着画面和歌词写在了一起。而且你仔细看,会发现画面和歌词是对应的”。

三、准确营销的掌控

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要想取得好的票房,就得选择一个好的档期来上映,否则一定存在风险。 《中国合伙人》选择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映发布会,宣布原定于2013年5月18日上映的提档至5月17日零点全国上映[1]。经过了《泰囧》《厨子戏子痞子》《致青春》等一系列影片,光线传媒已经找到了挑动观众神经的方法,这正是陈可辛选择光线传媒作为发行方的原因之一。

但是光线传媒并不能因为前面作品的成功而保证《中国合伙人》在票房上继续成功,只有找到定位准确的营销宣传方式,才能真正把握市场。王长田透露“我们接这个片子发行的时候时间比紧张,看完片子才增强了很大的信心。”档期对于这个被看好的片子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发行方首先做了宣传定位的修改,把过去定位的“商战片”重新定位为“青春怀旧”片,避免给观众造成是新东方学校投资的宣传片,光线传媒打出男版《致青春》口号,标榜“二逼青年经过苦逼奋斗成就了牛逼人生[2]”“谁也别拦着我成功”等宣传口号。提前一个月,各种病毒式的传播短片就开始在网络上盛传。以“电影中国合伙人”为名的微博也开始一天24小时不停地放出话题,于是三个中国青年蹲在时代广场的海报大量出现在地铁站里,一股清新的青春暗示吸引着受众。同时发行方也注意到这个跨度三十年的创业故事,可以吸引更广泛的人群,于是在片尾出现了在改革开放以来现实世界的创业者们的影像,用他们青春年少时的青涩形象来对证实创业的代价,让观众在怀旧中释怀情感。

四、普遍审美的认可

审美的共鸣或者是说得到认可的作品,首先是要创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发现。不太成功的作品似乎都有对社会、生活理解肤浅的因素。由于对生活认识的不足,不能塑造典型的环境,就产生不了典型的人物。平淡的人物就产生平淡的思想和平淡的语言,就算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不能打动观众。相反一些成功的作品往往能够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深层次的发现社会矛盾,用情感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困惑打开照亮灵魂的艺术灯塔[3]。成功的艺术形象,大都具有独特和鲜明的个性和普遍的社会综合性,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这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形象的必备条件。为什么观众会接受并喜爱那些被影像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呢,首先是符合了艺术形象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创作原则。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艺术创作最关键的要抓住典型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典型行为实际上是共性的个性表现。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创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具有生动而鲜明个性的并体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艺术形象。例如《渴望》里的刘慧芳,《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王启明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中国典型人物,一个是家庭妇女一个是知识分子,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都承载着中国人的道德思想、家庭伦理、理想追求等方面的普遍特征,这些共性的心理特征用人物栩栩如生的个性演绎,激活了中国人在那个时代的情感共鸣。所以人物的典型性是真实的社会背景下在真实的基础上对艺术形象创作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艺术形象的凝炼和升华,也是对典型的环境、情节、细节、冲突、叙事等方面的相关的艺术表现的要求。只有通过浓缩的集中的典型性人物塑造,最终才能让人物释放出巨大的时代感召力,才能体现出艺术形象个性与共性统一的规律和特征。

《中国合伙人》显然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把中国的巨变和巨变中人们复杂的感情交织通过创业的故事表现了出来, 尽管影片中还有很多令人遗憾的地方,尽管打动观众内心的细节还不够多。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合伙人》票房上的成功。众多的因素造就了该片的成功,但是对观众认同感的把握,科学的包装宣传、精准的市场定位,是影片最后推向市场的关键。探讨一部影片票房的成功秘密是想证明只有激活市场,中国的电影业才能持续稳健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市场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是推动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SMG.节目模式报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3(12).

[2] 马可佳.《中国合伙人》三天票房有望过亿 发行方不参与投资[N].第一财经日报, 2013-05-20.

[3] 林艺锋.内地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的品牌策略研究[D].北京大学,2007.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