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6期

让百姓唱出地方党报好声音

焦自力

2014年06月23日13:06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柳州日报》作为一家有着65年历史的地方党报,多年来在坚持正确导向、围绕中心工作大局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发挥地方党报自身优势,注重研究和适应受众需求,积极探索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开门办报、品牌强报的新路径,赢得了读者,赢得了市场,保持了地方党报的权威和活力。报纸被评为“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地市党报品牌十强”,并荣获“中国最具创新地市报”、“广西十佳报纸”等荣誉。

“街坊声音”是《柳州日报》极具看点的小言论品牌栏目,开办6年来,已经成为表达百姓心声、引导民间舆论、弘扬社会正气的舆论场。近几年《柳州日报》数度改扩版,不少栏目几经调整,但“街坊声音”却越办越火,魅力影响有增无减,得到业界的认可好评,在全国、全区性各类新闻奖评比中多次获奖。

“街坊声音”之所以能够让老百姓唱出党报好声音,有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借鉴。

坚持百姓唱主角

创办“街坊声音”小言论栏目,是《柳州日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开门办报,坚持群众办报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作为群众性言论栏目,“街坊声音”一直坚持其“百姓谈、谈百姓”的“草根”办栏定位,要求言论作者是普通市民,以百姓视角、百姓立场、百姓话语方式来议论问题,文章署名处要求特别注明“X城区X街道X号居民 XXX”,以强调撰稿人来自市井坊间,其所言所谈确属街谈巷议、百姓之声。这种百姓唱主角、服务于百姓的党报小言论栏目,不仅为广大普通市民读者所喜闻乐见,而且吸引了各行各业众多百姓积极写稿供稿,因此也培养了大批民间“意见领袖”式的骨干写手,形成了一支庞大而活跃的群众供稿队伍。

正因为坚持由百姓唱主角,其话题事由、新闻素材主要来自基层群众,与百姓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既鲜活热辣,又源源不断,所以“街坊声音”小言论栏目能够一直保持其街谈巷议的草根特色,并能在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

服务百姓是主题

“街坊声音”小言论来自群众生活中的一事一议,问题诉求庞杂纷繁,栏目在力求充分表达百姓观点的同时,更注重帮助百姓化解热点难点问题。在言论的选题、稿件的取舍方面,重点在那些谈民生、述民情、诉民意等带有普遍性并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因此,小言论往往更具大指向,更接地气,更容易引发舆论反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013年6月,柳州市环卫部门在事先未进行告知的情况下,决定当月起取消涉及千家万户的上门收垃圾服务,引起许多百姓的反对和质疑,环卫部门却依然我行我素。6月10日起,“街坊声音”栏目连续三期集中编发《“懒政”思维要不得》、《公共服务不能草率行事》、《公共服务质量不能打折》等十多篇市民针对此事件的小言论,实事求是、情真意切、有理有节,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相关部门的反思,促使环卫部门恢复了上门服务。

“街坊声音”作为百姓舆论阵地的同时,还力求使栏目办成联系群众、服务百姓、为民办实事的党报公共服务平台。栏目集合读者的来信来访来论,关注群众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及时沟通社会各方,调动社会舆论,动员社会力量,把为百姓解决困难作为栏目的宗旨。如针对居民普遍反映大件废旧物品无法处理的问题,栏目策划推出 “搬走废家具 居民来献计”系列小言论,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社区、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也调整思路想办法,终于让困扰百姓的难题得到解决。

借力百姓促工作

舆论监督是地方党报评论的重要功能和职责。“街坊声音”来自百姓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表达的是公众的喜怒哀乐和所求所愿;同时,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监督更有力量。因此,“街坊声音”特别注重小言论的独特功能和优势。通过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运用小言论及时传递群众的意见和心声,让小言论栏目成为市民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途径,帮助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改进工作。如小言论《新路起名应让百姓参与》,指出相关部门在众多城市道路的命名上脱离群众,方法简单,造成一些路名似曾相识、重复雷同或指代不明,给百姓出行造成困惑。小言论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城市道路命名进行公示,充分吸取群众智慧,让百姓共同参与城市管理。

“街坊声音”作为民间百姓的交流平台,更能汇集民意,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场。栏目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不良风气,汇集百姓声音,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抑恶扬善的舆论氛围,形成共建文明社会的正能量。为及时救助意外落水者,柳州市海事部门在柳江河畔放置了数百个应急救生圈,但不少市民随意使用玩耍,损毁十分严重。“街坊声音”对此现象进行讨论,通过救生圈“岂能乱动”与“玩玩也无妨”两种不同观点的对撞,最终达成社会共识,促成人们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风格强调“原生态”

“街坊声音”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家长里短,反映的是市民的真情实感,要求最本真的表达。因此,栏目特别强调“原生态”的表现风格。首先是注重 “原生态”的百姓观察视角,减少和避免无病呻吟的矫情和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形成良好的言论文风,使小言论更有说服力和针对性;其次是注重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用百姓的表达方式,引导栏目大众化、通俗化,让一些大道理、硬道理以及党和政府的宏观政策,变得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这些也使得“街坊声音”能更广泛及时有效地抓取公众热点、聚焦公众舆论。近几年“街坊声音”刊登的小言论,如反映市政建设众多乱象的《专家缘何变“砖家”》、指出单位部门不作为造成社会危害的《推诿扯皮 有害无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救助生命该出手时就出手》、呼吁良好文明素质的《莫让嘈杂声淹没文明》等,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促成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有关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功夫经常“在诗外”

《柳州日报》“街坊声音”栏目的成功之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好“诗外功夫”。所谓“诗外功夫”就是通联工作和群众接待工作。

由于形势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不少地方党报对来信来访接待工作进行了合并划转或者取消,柳州日报社也不例外。因此,“街坊声音”栏目更多地体现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职能,即把一些读者来信编辑成小言论,在“街坊声音”栏目刊登,起到表达民意、畅达民声的作用。

对不具普遍意义、不便于公开刊登的来稿来信,栏目组编辑部则尽量与作者沟通,说明情况,或者通过转交记者调查、整理成内参等其他方式进行处理。如2013年11月,有群众来论并上门反映市中心几处公共设施遗留的一些工作“烂尾”,给百姓出行带来不便,并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栏目组通过记者采访调查,及时向当事单位反馈,促使问题得到解决。2014年4月,有读者来论“抨击”尚在试运行初期的水上公交巴士设施不全、服务不周、票价偏高。小评论虽很有道理,但此时刊登,时机和效果可能并不是很好。栏目组将读者意见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对作者进行解释。随后,水上公交巴士根据群众意见进行改进,并进一步完善水上公交巴士的配套设施。这样的处理方式已成为栏目的工作常态。因能及时有效解决具体问题,所以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好感,放大了“街坊声音”效果,成为地方党报的好声音。

(作者单位:柳州日报理论评论部)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