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4年·第6期

报业转型:共识下的路径探索

罗春烺

2014年06月23日13:26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传统报业的持续下行,让身处其中的同仁再也无须为是否需要转型而大费周折。转型已成为业界共识,我们只需要一门心思去寻求转型的路径与方法。

要转到尊重技术人才上来

传统媒体涉足新媒体不可谓不早,办电子报、办网站、办手机报、开发客户端、微博微信应用等等。然而,时至今日,纸媒转型成功的案例鲜见。什么原因?痛定思痛,无外乎两条:体制与路径。传统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致使其不可能完全用市场的办法来配置资源,更多依靠的是政治资源。投融资及管理体制的不同是报业转型的最大障碍。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要推动按规定转企改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这一点,有赖于国家层面的推动。

报业转型的核心是运用新技术提升信息传播能力和服务水平。这一系统工程的底层架构是技术创新,全部动力是技术革命。如果在我们的行业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尊重技术人才的氛围,不能像尊重采编人员一样尊重技术人员,那我们的转型只能是缘木求鱼。因此,报业转型首先要从尊重技术创新人才做起。这一定会打乱报业内部的人才结构秩序,会让报业内部视为珍宝的文化人感到失落,但要知道,技术人才掌握着先进生产力工具,他们是报业转型的源动力。

核心产品还是做影响力

纸媒的生存逻辑是二次销售理论,向读者销售有价值的新闻,向广告主销售注意力,从而使纸媒履行意识形态构建功能,形成使用价值,履行商品交换服务功能,让使用价值变现。因此,“内容为王”贯穿着纸媒的生存发展史,形成报纸的影响力。

报业转型不管如何转,做强报纸的影响力,做强各种新媒体的影响力,是我们的不二选择。这是媒体存在的基础,也是媒体与其它社会组织竞争的核心。否则,没有了自己的核心产品,国家和社会将不再需要,媒体也将在社会丛林的竞争中丧失自我。那不是转型,而是转场。

让“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地

报业在做强影响力方面是有经验的。但技术革命颠覆了报业曾经的市场,在读者变少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粉丝、网友、观众、围观者等,这都是我们新闻产品的用户。这些用户不同于我们服务多年的读者,他们人更多、需求更多元、思想更活跃,他们不仅希望消费新闻产品,更希望消费信息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就要俯得下身段。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我写你看”、“我说你听”,互联网是一个现实人群交流沟通的虚拟社区,人人都是平等的代码,如果我们依然高高在上,用户连“拍砖”都懒得干。用不断创新的技术实现平等互动、互助共享,是互联网的基因所在。作为一种媒介平台,它让用户实现了在法律框架内“说我想说的,知我欲知的”,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既是信息的供给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媒体之间是平等的。

以用户为中心,就要尊重市场规律。要把为用户创造价值作为媒体生产的起点和最高追求。党性和人民性本来就是统一的,必须学会把上面让生产的变成用户最需要的。这种转化能力可以说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要让每个员工做产品经理,让他们在做新闻产品时先考虑这个产品的用户在哪里。

以用户为中心,就应该把不依赖于行政手段或变相的行政手段发行作为理想,这样才是尊重平等交换的市场规律。

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为王”必须升级。服务用户必须有产品。产品过得硬是王道。“内容”必须是全面的、可选择的、体验度极好的信息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渠道为王”很重要。信息也是商品,无渠道无销售。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信息产品的生产组织方式,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方式。媒体转型就是要让一切信息传播渠道为我所用,同时还要让渠道畅通。得渠道者得销售,这也是王道。

(作者:三峡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