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王宁:全球化与信息社会的文化传播

2014年07月09日13:41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

王宁演讲

王宁与学员进行交流

    2014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5日至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60余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座教授王宁7月7日上午在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全球化术语的使用在各种语言、社会部门与学术学科间迅速传播,但“全球化”作为词汇进入汉语词库,是从90年代开始。王宁教授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全球化与信息社会的文化传播”,主要包括:全球化的悖论;信息社会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安全;全球化理论建构体系和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等内容。

    全球化的悖论

     王宁认为,当代的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国际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这四个方面。国际化主要是指跨越国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自由化常常被经济学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则更多地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价值观念:一个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于文化上趋于同质化。星球化则涉及消息的传播与文化安全问题。

    王宁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给人文科学带来一个直接影响就在于它使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步渗透到非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出现了趋同现象。但文化全球化并不是文化趋同性,全球化某种程度上也为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抵制和向强势文化的反渗透作出贡献。

    文化传播和文化安全

    王宁指出,文化研究并不是那些写在书页里高雅的精致化产品——文学,而是当今仍在进行着的活生生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影视文化以及传媒文化等等。文化传播起源于英国,关于文化研究的内涵,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种族和族裔研究、区域研究、性别研究以及传媒研究。

    文化研究具有反抵制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因而在文化传播中体现出双向互动性,一方面占主流地位的中心文化向边缘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被殖民的边缘文化的反殖民化、反边缘化倾向。

    全球化理论建构体系

    王宁在讲座中提出了自己的全球化理论建构,包括七个理论体系:1、作为一种经济一体化运作方式的全球化理论体系;2、作为一种历史过程的全球化理论体系;3、作为一种金融市场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的全球化理论体系;4、作为一种批评概念的全球化理论体系;5、作为一种叙述范畴的全球化理论体系;6、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全球化理论体系;7、作为一种理论话语的全球化理论体系。

    王宁指出,关于全球化与文化问题的研究,国际学术界已经取了得突出进展,但大多数中国学者在全球化与文化的研究方面,并没有掌握应有的话语权。对此,王宁建议应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辩证地认识文化领域内全球化的文化趋同性和文化多样性。

    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

    王宁认为,全球化在文化上的一个反应就是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崛起,这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精英文化观。由于网络文化的崛起,传统的依靠纸质媒体作为传播工具的精英文化受到严峻挑战,转而关注和研究更容易激发审美情趣的大众文化。

    王宁指出,后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更多体现在文化产品的包装和消费上,因而大众文化就不免有着媚俗性和消费性的特性。大众文化的精芜并存,也造成了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析。王宁指出,大众文化的生产者要不遗余力地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促使大众文化不断趋于成熟和完美。

    总的来说,全球化现象的出现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几十亿人仿佛就生活在一个硕大无垠的“地球村”里。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的,正是有效抓住这一契机来发展自身的文化,加快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李天霓、李文慧)

分享到:
(责编:李岩、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