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式的评论,在互联网上是主要的评论形式之一。一条接一条,接成长龙一样的阵势,这样的评论虽然并没什么著作的归属权,但是它的影响是存在的。
发起话语者先说为快。说完了,别人怎么评论,往往很少再回头来理论一番。即便是回头再讲,也只是用“蜻蜓点水”的力度。
在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公众号这样的自媒体,它的发布者有的只是一个人,也有一些公众号是靠团队运行的。这些公众号较之以往传统媒体,有一些类似。团队中有专门抓取信息的,有编辑内容的,有负责页面美化设计的,只是不需要管发行,因为成本低而效果好的互联网全都代劳了。
所以,公众号发起的各类评论,不能一概算作无关痛痒的个人闲话。势成之际,接续有多。这在发起评论时就要有所评估,不是丢石头进水塘,不管起几多波浪。也不能专以制造话题为快,以多为绩。
接龙式的评论,有时与发起人的言论本意并不一致,所谓天下之言,乃群口之言。接龙之中,有许多锦言,也不乏谰言。在这样的落差之下,读本体评论与读接龙式评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以整体示人的东西,不是整体的形象,这就是碎片化评论的效果。
在落差之下,抓取某一两点评论的观点放大之,并不能算作一种抽样的严肃方法。在数据爆炸式增长的环境中,什么样的数据都可能被抓取到。在分析的时候,本不占多大百分比的数据也有地位,但它的地位究竟有多大分量,不是采取夸大的态度可以显示清楚的。
一花一世界,一景一洞天。互联网造就了无数的信息花朵和信息洞天,站在这些信息背后的是人,就评论而言,人是接续式评论活的灵魂。今天,在话语系统开放的条件下,接龙式的评论会越来越多,但是,它的价值如何很好地体现,需要在具体环境中去体会。从这种形式中去感受脚步参差之音,从这无声的脉搏中去体察社会的活跃程度。也可以讲,接龙式评论的落差,正是社会落差的反映,如同人之脉搏,有高有低,不足为奇,不能绝对化视之。
(作者系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