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点评人: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科研处处长 程少华
自2014年1月1日启动新一轮改版,半年来,《经济日报》呈现出诸多新风貌。改版以创新版面风格为手段,以提高报道质量为目标,以增强媒体融合为重点,优化了采编流程,增添了许多亮点,提升了传播效果。
版面是报纸的脸。这次改版中,《经济日报》突出版面的区分度,力求避免“千报一面”的现象。
《经济日报》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报头位置变化,版面格局调整,按照简明、包容的原则统筹各版名称。1版至4版是要闻单元,5版至8版是经济新闻单元,9版至12版是财经单元,13版至16版是深度报道和专题单元。《财富》周刊改为每周五刊出,《周末》副刊改为每周日刊出。
传统版面讲究平衡,借助版面的“天然”位置,在左上方突出头条,在右上方突出二条。《经济日报》这次改版突破传统思维,在纵向上,版面分为头条、视觉中心区和倒头条;在横向上,把版面区间按照6:2的比例,分为左右两个不对称的部分,版面语言更加重点突出,优化了版面区间的价值。
过去只有头条是突出的,按现在的区分法,头条、视觉中心区、倒头条,都成为视觉上的重要区域。
报道更专业 凸显“新闻纸”特性
多年来,《经济日报》在经济形势报道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提出“宏观看形势、中观看思路、微观看做法”的报道原则,今年改版则更加强调专业化和经济特色。
该报在新闻版面开设《经济形势面对面》《正本清源理性看》等专栏,坚持在日常报道中突出经济形势报道。这些专栏刊发的《影子银行不是过街老鼠》《“适度进口”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削减外汇储备不能仓促行事》等报道,都是对社会热点的澄清和解读。
《深度》版在新一轮改版后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进展,介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新思考、新经验。《地票:统一城乡用地市场的创新试验》《为现代农业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偿贷基金:“还债”与“融资”并举》等报道,注重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意义,以及能否在更大范围推广。
不难看出,《经济日报》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容量和空间,更加及时准确地报道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实施过程的新进展、新情况、新成果,同时加大信息量,凸显“新闻纸”特性。
评论更系统 强化舆论引导力
改版后,《经济日报》形成言论评论体系,通过不同体裁和不同形式的言论,直接发表对经济形势和经济热点的看法,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今年以来,该报除了开设《时评》版面、每天推出一个评论版外,还不定期发表评论员文章,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经济问题上,以编辑部文章和“钟经文”“金里伦”署名发表重要评论,阐述编辑部的意见。6月12日,该报头版刊发“金里伦”署名文章《学会正确运用“两只手”》,指出应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扭住解决诸多经济矛盾和问题的“牛鼻子”,有效推进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领域各项改革。
《经济日报》在头版开设《短评快》专栏,不时推出篇幅短、时效强的评论。7月1日至10日,该专栏推出《既要“审”更要“改”》《让发展为爱国爱疆增添正能量》《全面督查显施政新风》《新能源汽车行业再迎利好》4篇言论,对群众路线、爱国情怀、能源汽车等热点问题进行评述,表明党报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