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在不断融合,不断跨界交叉,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而与此相对应的投资趋势则是,一些商业资本尤其是互联网资本,屡屡爆出“冷门”,不惜巨资入股传统报业,引发了诸多媒体的复杂心情与社会舆论的众说纷纭。最近,阿里巴巴牵头的财团5亿人民币投资国内财经媒体21世纪传媒,阿里或将占增资扩股后股权的20%。
入股报业之所以被视作“新闻”,无非是连年来唱衰报业的思维定势,认为传统报业在行业性“掉价”,资本投入报业无异于物无所值,得不偿失。而传媒圈对此发出的惊诧、惊羡更是大惑不解,潜在的行业自卑情绪与财团对报业精准估值后的收益自信,形成了强烈反差。
盘点一下这些年被入股参股的报纸,它们不再是一张纸质版的报纸,而是融合了众多新媒体平台的传媒集群。从资本冲动背后的价值逻辑来看,传统报业的品牌价值、话语权价值、传播链价值、影响力价值、公信力价值……与生俱来的内在价值,不但继续在保值增值,而且在媒体融合中被赋予了富有成长性的附加值。这正是资本看好的回报预期,风险也罢,波动也罢,都在投资决策的可行性预测之中,绝非无利可图的“亏本生意”。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在批量收购报纸后说过:“我相信这些报纸将会达到或者超过我们收购时的目标。到时的结果会支持这个信念。”
传统报业为什么备受资本关注,显然是由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文化传媒产业的政策导向和利好信号,一再激发了社会资本的投资冲动与投资信心。但是,资本的目光不是看中整个报业都拥有恒量的价值,也不是每家报纸都值得一掷千金。那些因循守旧、不思经营、靠行政资源过日子的报纸,向来缺乏面向市场的价值取向,至今还想不明白报纸究竟办给谁看,在日益趋强的网络舆论场的冲击下逐渐失去读者的阅读依赖,甚至处于关张边缘。由此可见,作为全行业而言,传统报业优劣的分野、成败的分化,则是不言而喻的未来结局。
不过,被投资只能是传统报业“救亡图存”战略的一种选项,但不是唯一出路。或许,有些报纸在接受互联网资本的同时,真正的红利是资本进入后带来的互联网思维改造。事实上,国内不少报纸并不差钱,经过多年积累,握有相对充裕的现金流,资本投入尚有一定底气。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的进入,即使在报业内部进行资本运作,也不失为脱胎换骨的一种方式。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新旧媒体激荡的今天,传统报业的外延在扩大,新的商业模式与新开辟的市场在不断出现。传统报业当务之急的“投资”,应当盘活存量,激活增量,以互联网思维来发现并补足自身的天然缺陷,加大媒体品牌“含金量”的培育,加大传播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加大奖勤罚懒的分配制度和人才政策的改革,加大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和投入。那么,传统报业哪怕不用资本“输血”也能做大做强,傲立于传媒之林。即使在未来的博弈中,也有足够的“智本”和实力来“讨价还价”。
——《中国报业》“特别策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