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是新媒体时代的全新课题,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变迁,以2006年(第十六届)—2012年(第二十二届)期间,中国新闻奖近200件网络新闻获奖作品中,54篇网络专题作品为样本,研究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为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新媒体;策划;舆情引导
2013年5月23日,据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初评评委会透露,本届中国新闻奖拟参加定评的43件网络新闻作品名单将开始公示[1]。2006年,代表全国新闻最高水平、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项的中国新闻奖增设网络新闻奖项。7年来,从最初的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三大板块,到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页设计、网络专栏、国际传播六大板块,近200件网络新闻作品获一、二、三等奖,奖项设置与获奖作品始终体现着我国网络新闻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动态。
结合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变迁,以2006年(第十六届)—2012年(第二十二届)期间,中国新闻奖近200件网络新闻获奖作品中,54篇网络专题作品为样本,本文研究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趋势与创新策略,为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一、选题:意义深远,角度独到
学会和运用新媒体,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是新媒体时代的全新课题。2013年1月,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2]。互联网逐渐成为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平台,角度独到的选题成为保证舆论引导效果的首要前提。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奖评选之初,即以“主题得当,特色鲜明;容量大、采集广、更新迅即;交互性强、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页面结构清晰、逻辑分明、布局合理,页面设计新颖美观,富有特色,达到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完美统一”作为评选标准。54篇网络专题获奖作品的定量分析表明(如图1所示),获奖作品题材涉及政治生活、突发事件、经济、科学、社会等九大类。其中政治生活类、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类占比重最大,分别为28%、20%;其次,社会新闻、纪念性专题比例也较大,分别占到19%和13%;文化选题比重较小,仅占1%。
图1 选题统计
从2006年一等奖网络专题作品《网民感动总理 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到2012年一等奖网络专题作品《接力寻美 温暖中国》、《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风活动》,获奖作品中政治生活、突发事件及社会新闻题材最多,且有独特视角。
(一)重大政治事件
54篇作品中反映重大政治事件的专题共15篇,比重最大,达 28%。如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等。获奖作品多与政治生活相关,且选择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报道,借助网络专题连续全面、深入直观的优势,社会反响好,舆论引导作用得到彰显。
(二)突发事件报道
突发事件影响大,涉及面广,并且具有动态发展性,需要大量即时信息支撑,网络专题无疑是最适合的报道方式。统计显示,获奖作品中反映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专题11篇,占比20%。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作品《江西万众一心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中国军队大救援》、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众志成城 抢险救灾——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报道专题》等,均以突发事件为题,整合大量信息,逻辑清楚,主题明确。
(三)选题独到
相似的新闻源头,共同的受众群体和价值判断标准,在网络新闻同质化泛滥的今天,可宽泛可具体、丰富多样的选题切入,让优秀网络新闻专题脱颖而出。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领航中国——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与三等奖作品《“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尽管选题相同,切入口却不一样。前者以“领航中国”为主线,后者以“人民”为主线,尽管新闻事件相同,网络新闻专题独特的包容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允许了不同报道不同角度实现不同的成功阐释,给网民留下鲜明印象。
二、内容:纵深并蓄
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习惯发生变化,阅读需求与心理特征同样变化。阅读模式的速览化,要求网络新闻专题在极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眼球,并将与事件相关的分散信息整合在一起,同时,让受众直观了解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更要阐发报道的深刻意义,精心考虑内容组合的深度与广度。
(一)丰富全面
网络新闻专题的集成性和延展性使得内容组合即全面又丰富。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军队大救援》,组稿11000多篇,字数近千万(如表1所示),涵盖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详细地展示了大救援的情况。
表1 《中国军队大救援》专题内容统计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全球百家网站联合直播日全食》,不仅包括最新动态、现场直播,还包括日全食常识、常见问题,以及近些年的图片、运行轨道、各种奇特现象等板块,专题内容涵盖广泛、全面。
(二)内涵深刻
尽管内容丰富全面,但是简单的信息堆积是无法支撑网络新闻专题的,作为深度报道的网络表达方式,网络新闻专题必然强调深度,侧重事件意义和价值的阐发,网络专题必然要求纵深并蓄。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枣庄: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调实践——千年煤都的生死变轨》,通过特派记者前往枣庄展开调研,形成长达3万字的深度调查报告,向受众展示了为什么要转变,怎么转变以及转变的成果,意义深远。
三、形式:“1+1>2”的整合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在形式上,更应强调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新媒体资源,并辅以动态时间线、表格、树状图等多种形式,修饰和完善其表现形式,达到“1+1>2”的资源整合效果。
(一)升华互动,强调沟通
新媒体时代,受众自我表达的意识更强,互动交流的欲望更强,传播过程中更强调沟通与互动。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即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从受众的自我意见表达中找到一些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观点,然后在专题中重新开一个板块,将其整理出来,展示给受众。网络专题通过这种“意见领袖”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增强专题的互动性,还能引导受众更透彻,更正确地看待整个事件。如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爱,八方来——爱撑起4岁娃娃的家》,在网友留言左侧设置了留言墙,贴出了一些网友的言论,如“该是顽皮的时候,你却毅然决然的肩负责任,你是好样的……”“有爱就有希望”“让我们一起为这个孩子祈祷,希望她今后一切顺利,能够快乐的度过童年!”“四岁的肩膀就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相信等小悦悦长大以后能撑起更大的天!”等。
(二)善用新形式,新颖独特
新媒体时代信息表达趋向“速读”,图解,如时间线、树状图等都是可取形式,在关键点加上精炼的文字解释,清晰直观,节省时间的同时,又能清楚地表达事件始末。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嫦娥二号”探月全景报道》,不仅有图片、视频,还加入了动画、游戏等元素,多种表现方式让整个专题看起来内容丰富饱满,形式多样有趣。
(三)合理布局,防止碎片化
新时期网络新闻专题的信息量更大,不仅有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还会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影响,以及专家点评,独家观点,图片视频等周边信息。此外,网络新闻专题具有延时性,可以不断地更新相关动态和消息,因此缺乏版面和时空的限制,受众可能会漏掉一些之前的新闻,产生不连贯的感受,无法弄清楚整个新闻发展过程。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的布局,首先,在信息分配上要分清内容主次,凸显鲜明层次;其次,应该体现出新闻事件进度整体概况,防止碎片化信息干扰受众理解。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陕县7?29淹井事件救援创造奇迹69名矿工兄弟获救》中,不仅有导读、滚动,同时添加“事件回放”的版块,保证了新闻的连贯性,让受众更直观的了解到事件的始末进展。此外,运用动态时间线和树状图,也是网络新闻专题保证新闻连贯性的重要手段。
(作者系: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初评结果公示[EB/OL].http://www.gapp.gov.cn,2013-05-23.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www.cnnic.net.cn,2013-01-15.
[3] 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石伟.网络新闻专题制作要增强三种意识[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Z1).
[5] 李凡.网络新闻专题的制胜之道[J].青年记者,2012(15).
[6] 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