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后会无期"拿韩寒爱女做噱头 多赢利器OR节操一地

2014年07月26日08:1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多赢利器OR节操一地

  “早更男友”原是佟大为。

  “早更男友”挑战高圣远。

  韩寒女儿小野

  韩寒新片的广告引争议。

  《后会无期》拿孩子做噱头

  围观:

  《后会无期》亮出“韩寒电影卖得好,小野嫁妆少不了”的全版广告,吸引“全国女婿”掏钱看片,褒贬不一。《我的早更女友》借周迅新婚之机,为周迅的“早更男友”叫板正版老公登全版广告,也引发热议。越来越多的电影宣传热衷搭上热点明星的“顺风车”,你怎么看?

  1

  用韩寒女儿营销

  新片宣传没节操?

  八姐姐:

  韩寒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上映了,一个以“全国女婿”名义发布的配上“韩寒电影卖得好,小野嫁妆少不了”口号的媒体广告适时推出,用的是韩寒“国民岳父”的梗,果然引发热议,有人表示此举有创意,吸引眼球,拉近与粉丝距离,但也有人非议:用年幼的孩子做电影宣传,实在不妥!大家怎么看?

  源远流长:

  用小野做电影营销,实在没节操。电影拍摄期间,为了制造话题,韩寒把女儿照片晒出来,被网友“垂涎”,韩寒似乎对“国民岳父”的称号也欣然笑纳,已经有点不妥当,但鉴于狂欢局限在网络也就罢了。现在将“韩寒电影卖得好,小野嫁妆少不了”堂而皇之地登在报纸上,不仅进一步把“国民岳父”调侃引向恶俗,更是把对小女孩的消费推向猥琐,甚至网友已经用“人尽可婿”来讽刺韩寒了。更好笑的是,韩寒在《后会无期》的鸣谢名单里放上了“韩小野”,似乎要感谢她为电影贡献的“国民岳父”话题以及拉动的票房,可能只有年轻、不严肃的父亲才会这么对待女儿。

  姜茶:

  对于电影来说,上报纸做营销做得好能为影片加分,但做不好反而降低了格调。《后会无期》“为小野攒嫁妆”的创意真是LOW掉了,韩寒你说你放着好好的“文艺男神”不当,非要拿女儿炒作是为什么?为什么父亲会愿意让自己的女儿给全国男人“意淫”,还一副很享受当“国民岳父”的样子?为电影挣票房不择手段,从高大上的“80后意见领袖”沦为配合各种炒作的“娱乐人士”,这种落差实在有点大啊!影响是造成了,可惜是不好的影响,还搭上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形象。

  2

  “早更男友”:这趟“顺风车”有点启示

  指尖芭蕾:

  《后会无期》这类营销广告,第一次出现,亮眼,第N次出现,就没新意了。之前周迅的电影《我的早更女友》就借周迅结婚打广告,以“早更男友”名义送祝福:“她若安好,我备胎到老!”宣传了电影,还不令人反感。之后周迅的电视剧《红高粱》也迅速推出以周迅结婚为主题的宣传海报,上书“奶奶嫁人了”,则有抄创意之嫌了。

  八姐姐:

  我记得去年某报登过一则“小三劝前任放手”的广告,引起轩然大波,最后被揭发是某商品的炒作。后来又出现过神秘人登报示爱范冰冰的事情,当时又引起范爷初恋男友的猜测,最后,又被证实是某商品的广告炒作。接连有被忽悠的感觉。再后来,又出现向都教授示爱的整版广告,我就知道又是炒作,再没兴趣关注。没想到现在电影宣传也开始借鉴这种搭热点明星“顺风车”的宣传方式。为什么有的引人反感,有的却被大家接受?度要把握好。像《我的早更女友》以“早更男友袁晓鸥”叫板周迅老公高圣远、送上祝福的方式登广告制造悬念,诱使大伙主动搜索,最终发现“袁晓鸥”是周迅新片的男主角,由佟大为扮演,达到了宣传目的,又不过于恶俗超越了底线。

  子非鱼:

  对呀,由于周迅结婚的新闻效应大,这则搭顺风车的广告得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得到广泛的二次传播。在我看来,这是一次聪明的电影营销,“借力”借得好——合适的时机、与新闻内容的巧妙结合,话题再造,是“有创意的营销案例”。

  而《后会无期》消费的是韩寒“国民岳父”的称号,虽然大家有争议,但从电影营销上看,我觉得至少比起绯闻炒作、怀孕疑云、打口水仗之类的要有新意多了。《后会无期》首日票房不错,“全国女婿”还是很慷慨的。电影营销如何推陈出新,还是很有文章做的。

  3

  消费明星:填鸭式+探究式

  八姐姐:

  东西好不好,都要吆喝一下,大家现在对炒作也宽容了许多。以前消费明星,更多是“填鸭式”,制造一些现成的新闻,广而告之,让大伙被动接受;现在开始流行“探究式”,只给出一些线索,让大伙自己寻找答案,合力炒热新闻。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傍着明星热点做营销广告,应该算探究式的新尝试吧。

  源远流长:

  其实,炒作也好,营销也罢,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要有实力,主创要有号召力。

  比如《后会无期》,虽然已经有粉丝动员起来,为了小野的嫁妆而支持票房,但对于我这种电影迷来说,我去看电影仅仅是因为对电影本身感兴趣,更看重的是作品的品质,所以,你不拿小野做宣传,不炒作绯闻什么的,我都会买票支持。而那些对这部电影没期待的观众,任你韩寒再怎么利用女儿声嘶力竭地吆喝,他们仍然无动于衷,相反会觉得这个爹不靠谱,连名人形象都被质疑了。还是多花点心思在创作上吧,老在如何“借力”上花心思,是舍本逐末。

  小贩:

  消费明星一定要有新意,传统套路也得升级。像炒绯闻、闹不和神马的算是经典炒作套路,依然还风行。像邓紫棋从歌唱节目结束到开始巡演,以林宥嘉为起点,历经高龄大叔音乐人、张杰、金秀贤、EXO,到最后用一纸声明做终结,这期间的心酸我们可以猜到,但是对于其巡演的宣传也是立竿见影的。

  至于主创闹不和,也得换着花样来嘛,如果总是一剧不能容二旦,一片不能装两王,这样的模式人们看着也会烦的呀!所以,你看《爸爸去哪儿2》多有创意,闹不和的是孩子,最后只要用一句“这都是孩子间的打闹”就能做总结陈词,只是苦了孩子。

  “炮轰”想玩出新花样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明星直接与他人撕破脸,那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于是现在需要曝光率的明星学会了新招,那就是“粉丝炮轰”。例如自己推出一个新作品,可以说“涉嫌抄袭,遭到某某人粉丝炮轰”、“改动较多,被众多原著迷炮轰”,立马登陆微博热搜榜。

  4

  营销是利器

  干得好是多赢

  八姐姐:

  电影上映前层出不穷的博出位宣传方式早已屡见不鲜,傍着明星热点适时推出营销广告,可以取得多赢的效果,所以当事明星或参与,或默许。比如周迅,她的婚礼看似被片方“消费”了,但她也是赢家,宣传的是自己的作品,还能提升自己的形象——有人喊话,魅力不减嘛。当然,任何营销都要适度:干得好,叫有创意,过了火,那是节操碎一地。

  子非鱼:

  现在看电影的人多起来,钱却不一定好赚,所以,电影营销做得如何,已成为一部电影票房是否大卖的关键因素之一。最近两部被PK的电影——《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都是营销做得到位的电影。而在平面媒体上做“顺风车”广告,只要“借力打力”运用得当,够创意,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就可以打一场漂亮的票房大战。(撰文:苏蕾、黄岸、李渊航、范协洪、时秀芙、谢育芬)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