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寿川>>新闻阅评

既是“群言堂” 更是“百花园”

——“今日谈”开门办评论带来的启示

寿  川

2014年07月28日15: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今日谈”是本报资历最久的常青树栏目,开栏34年来,在一代代编辑的精心耕耘下,在各界作者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栏目之一,深受读者喜爱。虽然在一版只有一隅之地,但它立片言以居要,收千里于方寸,积极的建言、辛辣的批评、深入的思考,都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党报的信任。34年来,“今日谈”像一条纽带,把党报和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人民日报创刊66周年之际,“今日谈”在头版刊发《征稿启事》,敞开大门,向群众征稿、邀读者发言。这一举措为我们带来两点启示:

启示一:适应现代传播观念的转变,提高群众参与度,是党报评论在新时期应对互联网挑战的有益尝试。

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快捷、便利和海量信息,影响更为深远的还在于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交互性。传统媒体面对新兴媒体的竞争与冲击,借鉴互联网的长处,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今日谈”顺应时代变化、把握时代脉搏、敞开大门接纳人民群众的来稿,听取批评、分享肯定、上传建议,就体现了党报评论在少一点自弹自唱、自编自写,多一点群众呼声、百姓智慧方面的新思考。《征稿启事》中的“三个不”——不预设主题、不预设立场、不预设风格,降低了读者投稿的门槛,淡化了“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更体现出我们的诚恳态度。让人民观点、群众视角参与办报,这不仅体现了评论部在“开门”上的探索与践行,更加深了党报与读者的血肉联系。只有集中群众的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反映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使党报和党的新闻工作者真正能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

启示二:读者参与也是党报延伸信息触角、提高信息搜集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对身边所发生的新鲜事物,经常具备独到的新闻眼,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捕捉、社会传闻的判断,以及对政府工作衡量、基层干部的评判都有着自己的视角与标准,他们的发现与感受,往往最直接、最有代表性,因此也能产生极大的社会认同感和共鸣效果,是一种看不见的、没有痕迹的宣传。

像6月16日推出《征稿启事》当日刊发的《群众为何“怕股长”》一文,以基层视角揭露基层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个别的甚至还不作为、乱作为”。尖锐的批评道出了群众怕股长的因由,突出了反“四风”继续深入的必要性。

还有,市场收费人员强拿农民黄瓜,“小权力”着实伤民心;秘书拎包上台,掌声意外雷动,“亲自”才是好作风;干部访贫,嫌农民的水不卫生、板凳不干净,让群众无所适从……多么敏锐的观点,多么鲜活的素材!这些文章都通过群众视角、身边小事,直击被百姓所诟病的现象,深揭“四风”方面存在的不足,反映群众心声,讲述百姓期待,赢得了读者喝彩。

此外,6月25日的《为“矮个子”路灯点赞》,一改前几篇的批评视角,为四川眉山老城区帮群众改装路灯的做法点赞,事情虽小,但反映出百姓对是非曲直的衡量,给人启示,值得深思。

截至6月30日,“今日谈”刊发的10篇读者稿件,以多样的话题、多彩的表达,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切身的感受、中肯的批评,拉近了党报与人民的距离,读来令人感慨多多。

“今日谈”的开门征稿,收获了网友的广泛赞誉。针对10篇文章,在人民网上人民日报电子版的留言就有271条之多,其中6月17日的《伤人心的“小权力”》以62条居首,赞《征稿启事》的留言也有53条。网友留言表达对这种开门办报形式的肯定,抒发对见报文章的感受,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版面之外为这片“小绿地”提供着丰富的营养——

“如今,编辑部让大家都来浇灌《今日谈》这块‘绿地’,我们相信,《今日谈》定会进一步变成色彩斑谰、蜂飞蝶舞的‘百花园’。

“敞开大门办报,一定能够办成纸质的焦点访谈!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这是个典型的全民办报的缩影。这样的做法一定能听到基层读者的声音。

“编辑们可否把余下的稿子精选四五篇编成两三百字的短文集萃,以‘七嘴八舌’的栏目在评论版出现?或者每周留个边条集中刊发?既避免了遗珠之憾,也让读者更有激情和信心。

“希望‘今日谈’能直言不讳,敢于揭痛戳伤、较真碰硬,真正触及灵魂,使这块‘绿地’始终拥有深厚的土壤,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

据编委委员、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同志介绍,“今日谈”《征稿启事》刊出以后,每天读者来稿达400余篇,这是多么宝贵的资源!

群众是“今日谈”最坚实的基础,读者是人民日报最强大的支撑。如果说34年来“今日谈”做到了把读者变朋友,那么34年后的今天,“今日谈”又做到了将朋友转换为作者。正如网友所言:她是“群言堂”,更是“百花园”,言谈之中乐思量,赏花之中受教益。“今日谈”这一接地气的举措,开了个好头,带来了成功启示与有益借鉴。愿人民日报其他各版的栏目都能像“今日谈”一样,真正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开花!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