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举措,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坚持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思维方式来说,是现代科学思维在全面改革和发展战略上的成功运用,处处渗透着唯物辩证法,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彩。报道、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新闻媒体肩负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各种重大关系,这些充满辩证法的论述,无疑是中国改革攻坚克难的科学方法论。媒体要正确、全面地报道新一轮改革,就要善于运用这种科学方法论,用唯物辩证法来正确认识、处理新一轮改革中的一些辩证关系,力戒新闻报道片面化和绝对化。
把握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的关系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这里提出“三个进—步”,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以思想引导变革、以创新激发活力的历史经验,明确了新一轮改革的动力和条件。媒体要紧紧抓住这一核心思想,加大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报道力度。回顾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报道,媒体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为深入推进改革、扫除各种思想障碍服务。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冲破“两个凡是”罗网、思想上拨乱反正,从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到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从摆脱姓“社”姓“资”的思想羁绊到深入推进城市各项经济改革,媒体一次次启动解放思想的闸门,发挥了新闻报道的先导作用。在报道新一轮全面改革中,媒体需秉承这一传统,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
要通过我们的报道,深刻阐述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前提、总开关。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当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远未结束,尤其是体制障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尚未解决,是最难啃的“骨头”。面对新形势,新矛盾,我们要敢于面对,冷静思考,应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触及原有的利益格局,而且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是一场观念革命,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为此,媒体要为新一轮全面改革鸣锣开道,冲破因循守旧的“大山”,突破思维定势的“峡谷”,扫除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等各种思想障碍,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媒体面对前人从未实践过的伟大事业,要发扬敢于创新、重在务实的精神,敢于触及、善于化解社会热点问题和热点事件,有效地排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唯有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社会活力;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物质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一旦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桎梏,就会推动社会实践裂变式发展;而改革激发出的巨大社会能量,又为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厚资源。所以,媒体要正确把握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这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并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进程中。这三者相互交融,就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源充分涌流。
把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决定》把十四大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是一词之改,却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巨大飞跃,更加凸显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从这一创新论断出发,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报道力度,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进一步介绍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阐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帮助人们分清是非,解除疑虑,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鸣锣开道,发挥新闻报道的先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报道,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阐明现代市场经济是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有序运行的市场经济,揭露以邻为壑、保护落后的“诸侯经济”行为,以次充好、冒牌造假等“伪劣经济”行为,偷逃税款、走私黑市等“地下经济”行为,以权谋私的、以权经商的“权力经济”行为,褒扬诚信,惩罚失信,通过舆论力量,保护合法经营,保护平等竞争,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提供舆论支持。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此,媒体要正确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方面,媒体要做好简政放权的报道,解决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的问题,就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变成市场的“手”,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行政审批,把原本属于市场主体的权利交还市场。另一方面,媒体也要注重发挥政府作用的报道,报道政府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媒体在报道上要把市场经济与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阐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作用是把微观经济的活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抑制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弥补市场失灵,促进重大经济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防止经济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做到微观搞活,宏观不乱,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把握经济改革和其他改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体现了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人和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决定》渗透着这种辩证唯物的改革观,以经济改革为重点,统筹了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改革,是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历史进程。在新一轮改革的报道中,我们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新闻报道要充分体现全面推进、互相协调、综合平衡的辩证改革观,防止新闻报道上的畸轻畸重、顾此失彼。
我们的新闻报道,一方面要强调经济、物质、生产力等因素,是社会发展基础性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经济改革报道。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改革的重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的成败决定整个改革的成败。所以,新闻报道要紧紧抓住经济改革的这个“牛鼻子”,充分展现其对其他改革的牵引作用。同时,要加强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的报道力度,报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报道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报道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报道城市和农村的同步发展。
总之,新闻报道要注重改革的整体性、配套性与协调性,阐明各项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影响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相配合。唯有坚持全面改革,配套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报道改革的力度,要考虑到社会稳定与群众接受的程度。新闻媒体尤其要正确把握群众对改革的期望值与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群众期盼改革能迅速取得成果,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另一方面,有些人对改革中遇到的阻力与困难,心理准备不足。尤其是当改革要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时,又会产生失落感。因此,新闻报道要注意提高受众的承受力,不能搞“调胃口”的报道。同时,新闻媒体在报道改革举措时,要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实际,发挥研机析理、解疑释惑的作用,引导大家全面领悟各项改革举措,提高干部群众对改革的自觉性和承受能力。
另外,媒体要把握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通过新闻报道,阐明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胆子要大,敢于啃硬骨头,步子要稳、精心布置、稳扎稳打,突破发展的“瓶颈”。
用“过程论”反映改革
改革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的过程,其间要经过艰苦的探索与不懈努力。因此,我们要用“过程论”观点反映改革,在改革的报道上要搞“进行时”,不搞“一次完成时”。媒体要真实地记录与反映改革的过程,生动描绘改革的曲折历程,让群众看到改革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当新的改革举措“出台”时,我们的新闻报道就要下“毛毛雨”,让干部群众有接受的思想准备。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追踪报道,既讲取得的成就,又讲可能带来的问题,尽可能有预见。
要用“过程论”观点反映改革,还必须克服那种等一切有了“定论”再去报道的思维定势。过去,我们习惯于用这种思维方式和报道方式,现在它已明显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我们要把改革进程中最有价值的“横断面”切下来,“解剖”给受众看。改革开放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我们要不间断地追踪,采集闪光的“浪花”,奉献给受众。
用两点论反映改革
要使新一轮全面改革报道入耳入脑,媒体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成绩和问题、优势和缺陷、利和弊、喜和忧要讲两点论,特别是要转变过去惯用的单一因果的报道模式。实际上,每一项改革的出台都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弊,比如,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会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使一些社会成员利益受损。关键是要把利发挥到最大极限,把弊控制到最小范围,媒体要把握“利大于弊”的总基调,对改革的报道要全面,切忌“木匠斧头一并砍”。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反映改革的成果、得益与快乐,也要反映改革进程的曲折、风险与苦恼。前一轮改革的报道总体上是讲究辩证法的,但也有一些偏颇之处。如报道承包制就“一包就灵”,报道“租赁制”就“一租就灵”,报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就“一股就灵”,报道能人治厂就忽视工人的地位和作用……在新一轮全面改革启动后,我们要力戒这种报道上的简单化与片面化。
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序地推进改革”。因为改革开放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对新一轮改革的报道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要打“持久战”,做到“长流水,不断线”,不能时断时续,忽冷忽热,更不能大起大落。当一个新的改革步骤实施,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出台时,新闻媒体既要满腔热情地报道,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切忌采用“一窝蜂”、“一阵风”的报道方式,在新闻报道上“起哄”。
新闻媒体要营造正确推进、科学推进、有序推进的氛围,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新闻媒体要把握好顶层设计与群众实践的关系。一方面,改革方案要善于集中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群众智慧,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抓好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改革是一项前人从未实践过的伟大事业,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开拓创新中积累经验,特别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挖掘、升华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为顶层设计的优化提供依据。媒体要善于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起来,使改革的方案日臻完善。另外,在报道中要把握好“度”,不能把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说得完美无缺,不能把尚属试验探索的改革举措当成金科玉律来渲染,在推广先进经验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
(作者为新华社上海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