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的步步紧逼下,报纸走到了危险的时刻。报纸新闻的路在何方?报纸新闻流程与报人角色该如何改变?广州日报高级记者窦丰昌最近出版的著作《开放式新闻生产——网络时代报纸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局内报人身份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
问道报业:报纸新闻生产从“闭合”到“开放”
该著作创新性提出的“开放式新闻生产模式”,是对网络时代报纸新闻生产方式的新概括,是对传统报纸新闻生产方式的一种拓展。该著作以广州日报为例,考察了报纸生产流程中不同部门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中国报业数字化转型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未来报纸新闻生产如何开展?这是时下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金融时报》总编莱昂内尔·巴博尔(Lionel Barber)宣布《金融时报》将不再是一张报纸。这也意味着传统纸媒深夜作业的方式将被终止。对此,他解释“上世纪70年代式的运作模式——整个晚上对不同版本做细微修改的做法已死。在未来,我们的印刷制品将脱胎于互联网的内容,而非相反。”报纸有可能不再属于纸张,各类网络终端、移动终端也许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新闻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无印刷,更无截稿时间,24小时全天候发布成为常态。
“开放式新闻生产模式”正是基于此背景作出的理论思考。窦丰昌在专著中指出,过去报纸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稳固的话语体系,在缜密的生产规范指引下设置公众议程,影响舆论进程,并在相对封闭的精英式的新闻生产系统中,主导着新闻定义的权利,属于“闭合式新闻生产”。然而,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新闻生产模式正在形成中。
作者总结了“开放式新闻生产模式”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在作者看来,“开放式新闻生产模式”具有消息源开放化和多元化、新闻采写编社会协作化、网友多路径介入新闻文本、新闻效果开放化和新闻传播半径无限延伸等多种特征。这种新闻生产打破了传统报纸“内部循环”、“以我为主”的生产模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传播路径、面相和特点。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开放式新闻生产的缺陷,这表现在四个维度:新闻的主观性增强、虚假新闻产生的可能性增大、独家新闻减少和宣传管制强化。与此同时,记者的身份认同感出现危机。这些缺陷和危机来自于新闻生产四重逻辑的牵制,特别是宣传逻辑所发挥的负向作用尤为值得重视,在全链条开放的新闻生产中,宣传逻辑成了限制开放式生产的主要角色之一。要突破这些限制,需要报纸在公共利益的维护以及建设新闻专业主义方面有所作为。
当然,由于种种限制,这本书还留下了一些遗憾。本研究是基于对广州日报新闻生产的考察,广州日报虽有代表性,但毕竟只是若干党报中的一家,如有机会,应该补充更多的样本。同时,广州日报的生产实践也在不断演变中,需要不断跟踪研究。开放式新闻生产对新闻学研究领域包括新闻采访、新闻编辑和新闻策划等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还需要作者继续研究和思考。
“局内人”视角:报人自觉的理论追寻
“开放式新闻生产模式”的理论建构是该书最浓墨重彩的成果。此外,该书所展现的研究路径与视角也让人惊叹。窦丰昌先生深耕采编一线十五载,做过编辑,也做过记者,从采编一线又走向采编管理者岗位,耕耘在繁琐一线,却不乏敏锐思考。读此书,每位读者都可了解发生于报纸编辑部中的报业故事,感知报业机构和报人在危机面前所作出的转型努力,如亲临其境。这也便是窦丰昌先生的独特视角——“局内人”。
在该书自序中,窦丰昌先生披露了他的思考脉络,展露出一幅清晰的理论追寻路线图。“1998年8月初到《广州日报》社工作……但编辑的主体工作方式依旧是传统式的,看稿改稿都是在纸面上进行,普通编辑对网络的使用仅仅限于收发邮件。”“但是,转眼间十五年过去了,《广州日报》的整个新闻生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十五年也恰好是网络技术不断普及的十五年。”
2000年至今的十多年,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报业新闻生产却固守传统程式,自我改造浮于表层。在报业周身环境巨变时代,置身其中的报人是无法躲避的观察者。窦丰昌先生无疑是众多观察者中的佼佼者,他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报业新闻生产流程的变革,并上升到理论层面。
局内“在场者”耕耘在一线,思考更显深刻与独到。传统报纸生产流程为何难以跟上新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在该书中,窦丰昌先生对于报纸传统生产弊端有清醒认知。“报纸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稳固的话语体系,在缜密的生产规范指引下设置公众议程,影响舆论进程,并在相对封闭的精英式的新闻生产系统中,主导着新闻定义的权利。”言简意赅,让我们看到了报人的自省,也为探路报业生产提供了思路。
深度访谈:26人访谈构成立论材料
接下来,窦丰昌先生在“开放式新闻生产”模式中提出,报业新闻生产应倡导平台开放、专业记者“让渡”采写权,吸纳网友参与生产,形成社会协作新模式。其所提出的观点,对于关注报业发展方向的人士而言,无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样,对于新闻学界而言,该书的观点也如一缕清风。这源自作者主要采用了“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属“内视角”的研究。深度访谈即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
该书访谈了广州日报从管理层到一线记者共26人,一线访谈构成了本书的立论材料。这本书中研究与实践无脱节感,章节之间、论证与结论之间都以现实为支撑,鲜活有力。
(作者为广州日报政文新闻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