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郭敬明这对80后文坛“冤家”把擂台从文学圈搬到了电影圈。在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小时代3》上映一周之际,韩寒自编自导的《后会无期》于上周四正式上映。两人过招究竟孰优孰劣,影迷和粉丝各有看法,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摇头,认为这两部影片都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
票房
“四迷”助“小时代”占先机
郭敬明去年推出的两部《小时代》电影,虽然口碑极差,却靠着“四迷”(郭敬明粉丝的称号)的强大力量,攫取了超过7亿元的票房。此次《小时代3》上映,郭敬明占尽先机,该片排片场次高得惊人,一些影院还出现100%排映该片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该片首日票房为1.1亿元,上映三天斩获票房2.5亿元。不过,在经历了前三天的井喷之后,《小时代3》明显后劲不足,票房严重“跳水”,目前累计票房突破4.4亿元,其最终票房应在5亿元左右徘徊。
和靠明星、华服撑场的《小时代3》不同,韩寒的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更具文艺腔,却同样是“吸金利器”。该片首映零点场的票房约为400万元,首日票房为7000余万元,这一成绩在国产电影中排名第四位,仅次于《小时代》《小时代3》和《画皮》。该片上映三天的票房成绩为2.1亿元,稍逊于《小时代3》。电影业内人士冷斯基评价说:“我们原本以为只有《小时代》系列的‘脑残粉’才是数量庞大的群体,其实韩寒的文青拥趸市场也已经形成。”
另据院线人士分析,《后会无期》的排片场次不如《小时代3》,票房成绩自然不敌后者;但《小时代3》的粉丝多为90后中学生,而《后会无期》的观众多为70后、80后的上班族和大学生,明显更为成熟,覆盖群体也更广。这让院线人士觉得,《后会无期》的后劲更足,不至于像《小时代3》那样玩儿“跳水”,而从票房走势来看,甚至会出现《后会无期》反超《小时代3》的可能。
口碑
韩式文艺腔赢郭式炫富风
《小时代3》延续了前作的特色,主打帅哥靓女、锦衣华服、豪宅名车,矫揉造作的台词和夸张炫富的情节,自然也会引来老生常谈的批评。“转行当导演的中国畅销书作家郭敬明,继续靠着美色和异常浮华的设计来吸引眼球,但电影里空洞的角色所透露出的浮夸气息,已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影评人毫不客气地评价说。还有观众讽刺道,如果前两部《小时代》可以称作加长版MV,《小时代3》只能算是个PPT,“这是对电影的侮辱。”
在众多电影网站上,《小时代》都被影迷打了低分,比如在时光网上,该片的评分只有3.3分。相比之下,影迷对《后会无期》要客气得多,该片在时光网上的评分为7.5分。与郭敬明渲染的纸醉金迷的气氛不同,《后会无期》从人物到画面,质感明显更加粗糙,因此被观众评价为“一部文艺到没有浮夸背景,接地气的片子”。还有观众认为,该片主料是浓郁的青春情结,配料是辛辣的现实,加上几勺励志的鸡汤,虽略欠火候,却也充满诚意。
不过,也有不少观众对《后会无期》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在他们看来,这部影片虽然小亮点不断,但缺乏情节推进,完全是靠大道理和段子堆积起来的。影评人谭飞也认为,这部电影剧情比较松散,是靠段子式的金句和刻意设计的幽默保持吸引力。
另外,还有观众指出,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韩寒,文艺观却一直停留在16岁,《后会无期》依然是一个文艺少男在和这个世界交谈,看似饱经沧桑,实则未经世事。韩寒把镜头对准当下社会的失意者,却让人感到不那么真实,全片的文艺腔,显得矫情造作。
质量
“视频产品”搅了电影的局
无论是《小时代》系列,还是《后会无期》,看起来都更像是外行人的玩票之作。难怪一些电影界人士抨击说,这两部影片的叙事情节和画面语言都极差,虽然是在院线大银幕进行放映,但从影片质量和内容来看,已经不能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而更像是一种视频产品。
类似的情况并非只有《小时代》系列和《后会无期》这两个案例。冷斯基就指出,从今年年初的大电影《爸爸去哪儿》,到近期的《分手大师》《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都不能完全用传统的电影标准去衡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搬上大银幕的视频产品,演员是谁不重要,投资多少不重要,故事是什么也不重要。这些产品都是由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模型,它们没有故事,只是给各自的观众群提供了互动体验,而不是让他们感受电影语言。
但业内人士不得不承认,这些由外行操刀的所谓电影,尽管看起来很不像样,但投放到市场上却势如破竹,其结果是给传统电影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甚至使得传统电影思维遭遇危机。冷斯基认为,和传统电影相比,这些视频产品显然更接近于当下的观众。他直言,作为一个传统电影从业者,最近深刻感受到恐慌,未知的观众类型越来越庞大,观众的需求越来越变得像个黑洞,完全不知道怎么去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