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7期

云南省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

杨青山

2014年07月29日09:39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各领域深刻变革的号角,引发了对新闻传播高端专业人才(包括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极大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云南省新闻从业人员及对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需求现状,结合云南省情,提出了重点从课程设置和实践实训两个方面入手,坚持“双财经”特色,解决云南省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方式的路径。

关键词:财经新闻专业教育;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培养路径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正在开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指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在这样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新闻传播的理念、主题、内容、方式等必将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引发对新闻传播高端专业人才(包括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极大需求。

二、云南省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需求现状

根据云南省新闻出版局2013年10月《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管理情况说明》及《云南省2012年度报刊核验工作报告》(云新出签〔2013〕35号),2012年度记者证年检全省持证人员有5870人,其中,广电系统3706人、报纸2164人、记者站87人。以报纸出版为例,2012年全省保持了191种报刊资源总量,全省直接从事报纸出版4616人。其中,在编1577人,聘用3039人;采编2282人,行政服务652人,广告535人;发行829人,新媒体157人,其他16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626人,大专学历933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057人;正高77人,副高322人,中级574人,初级及无职称3643人。

2013年12月,针对媒体机构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重点对13家中央级媒体驻滇记者站、分社以及云南省和昆明市主要新闻媒体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昆明一地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严重偏低,受调查的媒体机构均表示新闻从业人员,包括财经新闻人才通过专业硕士学位的修读提高从业能力很有必要,一些媒体还向我们提供了未来三年内对高层次新闻专业人才和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预计需求量,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媒体机构高端专业人才拥有量及未来三年需求计划

不难看出,各家媒体对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需求意愿强烈,虽然数量不是很庞大,但鉴于目前国内及省内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现状,已经形成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三、云南省开展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及依托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从目前情况看,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新闻社、主流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均在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招聘方面狠下功夫,高层次专业财经记者采写的稿件既有深度,又有可读性,因而广受欢迎。在当今中国整个新闻媒体的结构格局中,地市级媒体占到所有媒体的一半左右,但是目前新闻媒体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却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央级和部分省市级媒体中。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省市级、地市级媒体(包括以下县市级媒体)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严重制约了这些媒体的发展,影响到新闻传播在坚持党的领导、传播优秀文化、实施舆论监督等重要职能的发挥。在像云南这样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新闻传播专业本科学历的从业人员本来就不多,而拥有高层次学历、学位,受过高层次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就更是凤毛麟角。

在开设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点的高校中,综合性大学数量上占有优势,全国共有70所学校、机构拥有新闻学硕士点,其中综合性大学就占了一半。另一方面,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水平高。在10个设置有新闻学博士点的单位中,除去南京政治学院是军事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于社科院系统,其余8所普通高校有4所是综合性大学,而10个传播学博士点授权单位中,有7所院校是综合性大学。一般认为,综合性大学在知识结构、人脉资源、发展潜力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在云南,新闻传播学硕士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学术性硕士,不仅培养规模较小,而且学术性硕士长于学理研究的优势,也不能满足新闻传播事业实践的迫切需要。目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有云南大学一家在培养,并且,全国绝大部分培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大学,都没有把财经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和特色。基于这样的原因,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为云南新闻传播业界培养大量具有财经特色的,系统掌握新闻传播技能、长于进行媒体创意和内容设计与制作、媒介经营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新闻传播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单位义不容辞、迫在眉睫的责任。

和1996年,江西财经大学率先招收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的本科生一样[1],云南财经大学2004年开办财经新闻专业,除了适应社会需求、拓展办学领域之外,与老牌新闻院校形成差异化竞争,实现新闻传播学与自身的优势学科——经济学和管理学深度融合及协同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是主因。据统计,截至2010年,开办新闻学财经新闻方向本科教育的普通全日制高校27所,其中25所是财经类院校(含商业、经贸类院校),没有综合性大学和新闻传播学传统优势高校开设财经新闻本科教育[2]。值得注意的是,财经新闻的本科教育恰恰是在国内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过程中兴起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就变成一种基础性的大学教育,真正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要通过研究生教育来完成[3]。

四、云南省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路径分析

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最佳选择是专业硕士。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但是,目前的专业硕士教育,培养高层次职业应用型人才更像是一种口号,短短两年时间,除去写论文和上课,究竟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个问题[4]。

“据《华尔街日报》《日本经济新闻》等国际财经大报的高层介绍,打造一个财经记者通常需要八年,培养一个政治记者需要三年,培养社会新闻记者只需一年。[5]”如此看来,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要想培养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绝非易事。

解决云南省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方式的路径有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课程设置和实践实训。

(一)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

当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新闻与传播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媒产业发展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这类课程理所应当与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有所区别,应是更深一层次的学理探究。但是这类课程就培养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而言是不够的,或者说存在缺陷,应根据实际,开设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学、管理学类课程。除根据财经记者主要涉及到的经济、产经、金融证券、企业等四个报道领域,增设相应的课程外[6],尤其注重反映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课程,如《民族经济学》《国际化竞争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云南各民族经济发展史》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准财经记者”们把脉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而在云南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起到作用。

2.专业课程

此阶段的专业课程不再是简单地解决“财经+新闻”两张皮的问题,也不再是单纯解决采、写、编、评、摄等基本技能的问题,应有更深入地对财经新闻方面的研究、探讨,必须强调《深度财经新闻报道》等课程,有理论高度,亦有实际操作,让学生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拥有发言权,使得相应的财经新闻报道能够更大程度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为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此外,财经新闻报道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党性原[7],这就需要设置财经新闻与法律法规方面的课程,否则,尤其在云南这样的民族边疆地区进行财经新闻报道,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泄密,危害我国的经济安全。

财经新闻专业教育应始终坚持“双财经”特色,不但有财经院校特色,还应当是有真正“财经”特色的[8]。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结合云南省情,培养适应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财经新闻专门人才。当然,课程建设的保障是师资,只有一支“懂行”的、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发挥课程设置的价值。

(二)实践实训

1.校内实践实训

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从来是和实践实训紧密相连的,不能把上课和实践脱离开来,而应把两者拉通考虑。选择专业硕士培养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此阶段的实践实训,首先要从课内实践开始。

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读书、不思考,碰到相关领域的问题就深挖不下去,其实这和老师不布置作业、学生们上课太轻松有关。课堂上,老师们应布置大量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勤思考,有智慧,关键是要有不断练笔的机会,否则,匆匆两年下来,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些学生在校期间一篇像样的财经新闻报道稿也没写过,遑论相关领域的深层次探究。新闻记者是一个非常强调实践的职业。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培根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说:“学校鼓励学生通过拓宽自己各种学科的知识面,以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人能否认,记者应当是一个通才,但是不断实践、不断写作是不可替代的。[9]”因此,要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不断实践、不断写作,课内实践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它们能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此外,充分利用校内媒体资源,聘请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资深媒体从业人员为指导教师,配合专业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从策划、采写、摄影摄像、编辑、排版、印刷到发行的全程专业训练。

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也必不可少,须有相当的投入,决不能依靠纸上谈兵,要不断为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2.校外实践实训

关于校外实践,“走出去”和“引进来”、“校媒联合办学”等模式探讨较多,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必须突出“针对性”和有效利用率。

仅就云南财经大学新闻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来看,自2004年启动建设后,先后与20余家新闻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广播电视台、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都市时报、昆明广播电视台、新华社云南分社、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中国青年报云南记者站、光明日报云南记者站、工人日报云南记者站等。这些实习基地承担了新闻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大多数学生的毕业实习。

另外,为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聘请了这些实习基地中在业界有影响力的专家,甚至“大佬们”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导师,与学生分享传媒一线的智慧与经验。但整体而言,学生在校外的专业实践中与“财经口”的挂钩率不高,多数满足于跑跑时政、社会新闻,那么多财经类的版面、频道、栏目、节目见不到他们的名字和身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强化在媒体实践的财经新闻针对性与有效利用率至关重要。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云南大众传媒在全国的竞争格局中相对处于弱势,专业财经类媒体更是寥寥无几。《云南经济日报》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云南第一大财经类综合报纸,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工具及云南对外经济宣传的主要窗口之一,是云南省惟一一张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日报,但该报和国内主流五大财经类报纸——《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经济日报》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培养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就是对改变这一现状所做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当然,改变现状不能脱离实际与原有基础,财经新闻专业要和《云南经济日报》、云南日报经济部及《影响力》杂志、云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等通力合作,财经新闻专业硕士生要有针对性地扎根此类媒体,大胆实践和创新,如此才能形成“多赢”的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各领域深刻变革的号角,云南省高层次财经新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有新的突破,为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云南财经大学 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立敏.我国财经新闻教育现状与反思[J].今传媒,2007(11).

[2] 王晓乐.全国财经新闻专业本科教育调查报告[J].现代传播,2010(12).

[3] 董天策.财经新闻人才培养之我见[J].新闻界,2012(20).

[4] 万忆.试论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N].广西日报,2012-05-25.

[5] 祝兴平.财经记者培养的改进策略[J].中国记者,2008(2).

[6] 杨青山.“财经新闻”专业应走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7] 杨青山.论财经新闻报道的党性原则[J].新闻世界,2011(7).

[8] 杨青山.财经新闻专业教育应坚持“双财经”特色[A].王擎编著.经济信息传播与媒介竞争力研究:第四届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9] 崔文辉.论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与锻造[J].新闻爱好者,2010(10).

分享到:
(责编:董慧(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