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路阳在拍摄现场为演员张震说戏。
眼下这个热闹纷呈的电影暑期档,国产影片《绣春刀》杀出了一个奇迹。这部出自年轻新人导演之手的武侠片,尽管没有搞出什么宣传噱头,在院线的排映场次也十分有限,却凭着良好的品质在影迷中间口口相传,一度成为上座率最高的影片,甚至还打动了向来胃口刁钻的各路文艺青年,成为不少资深影迷言必谈之的“标配”影片。在观众们看来,当国产电影日渐成为靠营销手段来吸金的娱乐产品的时候,《绣春刀》对艺术品质的坚持,更显得难能可贵。
专访
路阳:写一个小人物的江湖
当人们盛赞《绣春刀》成为“国产电影一道新的曙光”的时候,该片导演路阳却忙着在京郊一家影视基地拍新戏,低调地躲开了热闹的漩涡中心。借用中午休息的空当,路阳在片场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这部电影。生于1979年的他,此前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算是影坛新人。提起《绣春刀》的好口碑,他高兴地说这是自己很大的一个收获;说起不太如意的票房成绩,他则坦然地表示也要去接受。
一些人穿凿附会地解读着这部影片的内涵。对此,路阳澄清,自己拍这部影片的初衷不是要解读历史,而是去折射现实生活,其落脚点是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古装之下藏着现代情怀
路阳此前曾拍过《盲人电影院》《房车奇遇》等低成本影片,这次突然改拍古装片,跨度之大令人惊讶。“其实这个电影很早就已经构思,在自己心里是排在第一位的。”他有些无奈地说,《绣春刀》的剧本早在2010年就已写好,之后自己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找投资,过程非常曲折,几度想要放弃,最后只有中影愿意支持自己的创作,这才促成了这部影片的诞生。
《绣春刀》以明末剪除魏忠贤阉党为背景,展现了这段历史中三个锦衣卫卢剑星、沈炼、靳一川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和此前同一历史背景的武侠片不同,这部影片中的三位男主角更像是不得志的小人物,陷入了各自生活中的困境。“这部电影脱离了传统武侠片的江湖儿女情,跟以前的武侠片是两个方向。”路阳坦率地说,片中三位男主角看起来身份强大,实则是别人手里的棋子,他们都想摆脱这种困境。
他有意把这三个人物的性格、情感和价值观塑造得很现代。“大哥卢剑星为人正直,比较保守中庸,不会拍上司马屁,受人欺负,这种人在公司里很多。老三靳一川很纯粹,相信两个哥哥,谈恋爱也很单纯。二哥沈炼介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敢于反抗。”他透露说,片中主角面临的问题,其实有很多来自于身边朋友的真实遭遇。
虽然《绣春刀》所采用的“兄弟模式”,在以往的武侠片中很常见,路阳却强调,他们并非传统武侠片里的英雄,只不过在关键时刻会冲破个人欲望和人性弱点,表现出英雄气质,正是这种小人物的爆发,让观众感到共鸣。他表示,当初自己创作剧本时,热门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已经问世,那套书对他启发很大,教会他看历史的态度。
写实细节显露幕后功夫
尽管《绣春刀》追求的是一种现代质感,但路阳在细节方面却更加强调历史的真实性,片中扎实的细节呈现,也是该片深受好评的关键所在。比如片中的三兄弟因俸禄过低,落入生活困境,为了考证这一情节设置是否可靠,路阳曾查阅过大量史料,考察明朝官员的收入水平,以及当时的通货膨胀状况。尽管这样的内容在电影里仅是一个背景交代,但有了扎实的史料工作在前,便很令人信服。
在武打动作设计上,路阳同样追求一种真实的质感。近年来的武侠片,大量借用视觉特效,动辄便会出现飞来飞去的夸张镜头。《绣春刀》讲究写实,哪怕是翻墙这样的简单动作,也需要有人在下面搭一把手。“我要求武术指导尽量不要套招,因为片中人物不是大侠,每天面临很凶险的境地,很辛苦地挣扎,这种打斗不是展现英雄魅力,而是让人物随机反应,才有可能活下来。”路阳说,把人物在打斗中的情绪表现出来,这才是重要的。
《绣春刀》中出现的各种兵器,曾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兴趣。片中,三兄弟用的刀长短不一,配角丁修用的长刀也很有特色,十分符合人物的个性。“我不想用夸张的造型,抢走观众的眼球,他们的兵器很写实,跟人物的性格很贴近,兵器属于身体的一部分,不能抢风头。”路阳认真地说,其实电影里也没有特别强调谁的武功最高,只是突出决定生死的关键是人的意志,而不是靠武功解决。
结尾之处暗藏妥协之憾
《绣春刀》的打斗戏酷烈写实,男女情感戏也不少,但也有人觉得男女情感戏有点儿多余,破坏了全片的冷酷质感。路阳对此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感情戏不能拿掉,一旦拿掉的话,后面人物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有的观众以为主演张震够帅,不需要感情戏。其实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人觉得前半小时没意思,但要是没有这半小时,后面的戏份就不成立。”路阳说。
影片的结尾处,正反两派上演塞外打斗,似乎又重新回到了传统武侠片的套路,风格略显突兀。路阳对此毫不讳言,他承认结尾的戏份改变了原有的设计,其中有对商业妥协的因素。“原来的结尾可能符合我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但太过悲伤,有点儿太灰色。”他说,现在这个妥协的收尾其实也还不错,自己想给观众一个生活态度,就是无论生活多难,一定要坚持下去,留一个念想。
路阳很喜欢日本武士片,在创作《绣春刀》时,他曾参考过日本导演山田洋次的经典作品《黄昏清兵卫》。“那部电影很有情怀和质感,它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困顿,和我们的电影是相通的。”但日本电影的风格毕竟非常独特,路阳还是选择了更加类型化的现代电影手法去拍摄《绣春刀》。比如,为了强化影片的节奏感,他还曾琢磨过好莱坞动作大片《谍影重重2》的套路。
路阳是一个武侠片迷,他说自己最喜欢的影片是《新龙门客栈》《卧虎藏龙》和《一代宗师》,时不时就会拿出来观摩。但近年来武侠片没落,再像以前那样拍片没有出路。“徐克最近的电影也在变化,《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也脱离了江湖,故事发生在庙堂之上,这种故事更会让现代观众产生共鸣,毕竟江湖离我们太远。”路阳坦言,自己也希望突破武侠片原来的路子,用心做一次尝试。不过,他也笑道,自己不会只拍武侠片,今后还会尝试各种类型的电影。
考据
“绣春刀”究竟是把什么刀?
《绣春刀》赢得影迷好评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个悬念:影片中三兄弟的佩刀,从外观到用法完全不同,传闻中的“绣春刀”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为了解开这个问题,一些兵器发烧友展开了一番颇下功夫的考据,网友“暗号”便是这样一位“考据党”。从他研究的成果来看,“绣春刀”确实存在,但未必能有电影中那么大的威力。
为了还原真实的“绣春刀”,“暗号”查阅了《大明会典》等典籍和一些明清笔记。他发现,绣春刀虽无实物出土,但在历史中确有存在,“从记载中可以推测,绣春刀有可能是一种礼器,给近臣在礼仪、出行、祭祀等特殊场合使用,而锦衣卫在执行‘特殊公务’时,使用这种佩刀也不是没有可能。”
按照刀型的特点,“暗号”还判断出影片中三兄弟使用的兵器类型:除三弟靳一川所使用的双刀并无确切原型,大哥卢剑星、二哥沈炼所使用的武器,分别与古代刀具中的雁翅刀、雁翎刀相对应。“不过,这些刀型也不是完全按照古代的样子打造,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暗号”举例说,“像大哥的雁翅刀,古剑中一般会在刀头部分有变形的波浪形处理,片子里的刀头就没有,而片中这把刀可以伸缩,也不是古代刀具会有的设计。”
对于《绣春刀》中亮出的其他兵器,兵器发烧友们之间也有不同的争议。比如片中配角丁修使用的一把长刀,其原型究竟是苗刀、日本刀还是御林大刀,网上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暗号”首先否定了苗刀的说法,因为在明朝时“苗刀”这一叫法尚未出现。根据刀的长度和形制,他认为丁修的用刀虽然与日本刀相似,但其实更接近御林大刀,“御林刀本身就是根据日本刀型改制而来。”(李夏至)
观点
靠营销赚不回
真正的口碑
中国电影市场很火爆,票房接连创新,但佳片难得一见。《绣春刀》这部低调上映的影片,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古装片领域,实属近年少见的优秀之作。今年的新人导演出现一大茬儿,但能像路阳这样赢得好口碑的,似乎没有第二个。就《绣春刀》的品质而言,路阳展现了扎实的功底,拥有了成为一个大导演的潜质,其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从营销策划来讲,《绣春刀》应该说是不成功的,这也直接影响到票房的表现。影片的品质很高,但片方前期缺少营销策划。不过,影片上映之后,口碑却逐渐升温,不论是圈内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热议这部电影的非常多。可以看出,一部好电影并不会那么容易被埋没,会有识货的观众,即使只是靠口口相传,也不愁没有好口碑。
说实话,现在中国电影的口碑有时令人真假难辨。强大的片方会利用资本的力量,善于左右媒体的舆论,特别是在新媒体上制造各种噱头。比如今年暑期档有的影片本身很烂,但因为导演的粉丝数量庞大,他们不但盲目力挺影片,还对批评者群起而攻之,于是乎,影片的整体口碑似乎也不错。这样的影片当道,反而导致真正的好片遭到市场挤压。对《绣春刀》这样的影片来说,口碑不是靠恶性营销制造出来的,更令人信服。
《绣春刀》并非完美,也有不少缺憾,个别地方不够从容,但主创诚意够足。对一个年轻导演而言,影片的电影语法非常成熟,哪怕是细节也不放过,这反映导演的专业素养十分到位,而不像眼下一些导演拍出MV、PPT之类的玩意儿来糊弄观众。业界和观众应该为这样的影片叫一声好,弄清楚什么才是拍电影的正道。(周南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