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8月16日,有网友曝出韩国偶像组合EXO及其随行经纪人等在南京国际机场“冲关拒检”并有暴力行为,同时还对粉丝使用暴力,“一掌打落粉丝相机”。随即,该事件被多家媒体转载和证实。同时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的批评和争论。
报道称,EXO组合打人并非首次,2012年就曾出现其经纪人殴打粉丝的事件,随后公开道歉;2013年,一组EXO组合工作人员打人的动图还曾在微博上热传。相类似的,韩国明星组合的东方神起,也曾爆出过殴打怀孕粉丝的事件,并曾引发了粉丝在网上的大规模骂战。
一起打人事件,因为明星的身份以及明星和粉丝的特殊关系成为社会话题的焦点,明星与粉丝,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何屡屡发生不理智的行为,乃至诉诸暴力?
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暴力事件是现代时尚产业的一个负现象。于明星而言,明星的傲慢,本是时尚工业制造中所产生的很难摆脱的问题。”
明星成了娱乐教主
北京晨报:最近,韩国明星EXO组合及其工作人员冲关拒检并使用暴力的事情引起了很多的批评和争论,您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李河:入关时的不守法规,可以看作是一种明星的傲慢,而使用暴力,包括对粉丝使用暴力的行为,其实也非只一起,甚至成为了一种现象,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它不是个例,而是和现代时尚工业的生产方式有关。
北京晨报: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行为变成一种现象?
李河:现代社会是一个装饰的时代,这个时代最火的产业是时尚产业。而时尚产业的核心部分,是制造明星和粉丝大众,这是时尚工业存在的基本秘密。也就是说,明星是制造出来的,而每个明星在粉丝中,就等于是一个娱乐教主,而粉丝对于明星,则常常出现无条件的接受和崇拜。过去区别人们对待宗教和科学的态度时认为,宗教是让人相信才会理解,科学则是理解才去相信。粉丝对于明星的态度带有一定的宗教的色彩,甚至更甚,是先信奉然后去接受。对于明星而言,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难免就会膨胀,本来是粉丝成就了明星,但明星却反过来去伤害粉丝,这种自掘根基的事情,明星的傲慢,其实也是现代明星产业的一个负现象。
明星的负面行为屡屡引来批评,然而与社会批评相对的是,有时候明星们的失当行为,无法改变粉丝们的喜爱,甚至违背常理为偶像辩护。当年东方神起打人事件之后,许多中国粉丝曾在网上表示要“代表中国人”向偶像道歉,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网上骂战。
粉丝,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社会群体,然而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粉丝?又如何才能避免狂热现象的泛滥?李河说:“明星本身是事件的载体,而事件恰恰是制造明星的必然过程。问题在于,这个时代中,价值不算什么,事件就是一切。明星打人并非一起,但却不减他们的影响力,显然,通过恶的行为获得成就的渠道并没有被堵住。”
成名即可视为成功的时代
北京晨报:明星负面事件屡屡出现,但实际上很难影响到明星本身,原因在哪里?
李河:明星制造是通过事件来完成的,这些事件包括表演、宣传以及明星的私生活。在整个明星制造过程中,明星本身成了事件的载体,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各种事件中,可能就会对事件的价值判断发生模糊,容易自我膨胀。更重要的是,明星的负面行为虽然屡屡被曝光,但是却对他们本身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能提高他们的曝光率和知名度,所以制造事件屡见不鲜。
北京晨报:失去价值判断的并不仅仅是明星,也有粉丝。
李河:是的。以前说“独裁者的愚蠢是由臣民的愚蠢造就的”,这个话放在明星和粉丝的身上可能有点儿过,但道理相通。在价值缺失的环境中,成名即可视为成功的时代,如何成名并不重要,流芳百世是成名,遗臭万年也是一种成名。偶像原本应该是一种善的、好的榜样,但是现在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的分野不再那么明确,或者不再那么重要,成名就好,就能获得声望、财富。
狂热追星带有宗教色彩
北京晨报:粉丝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难以忽略的群体,对于粉丝过分狂热的批评也不鲜见,应该如何看待?
李河:明星和粉丝构成的社会关系上,带有一定的宗教崇拜的色彩。粉丝对于偶像的态度,是信奉即接受,所以说明星也是时尚教主,因为他们的关系是按照接受和信奉的关系去划分的。我们知道,宗教战争的残酷,原因在于它的核心价值是排他的,同时这种核心价值和其他价值很难沟通,只有两种选择,认同和反对。而现代价值是多元的,并且各种价值往往都会有重合的地方。粉丝过分狂热,正是因为他们和明星的关系是带有一定的宗教性的。
北京晨报:粉丝狂热地追星正常吗?
李河:狂热的追星,肯定是非理性的。如果从心理学上判断,会是一种病理反应。显然是不正常的,因此,粉丝往往会做出一些超越常态的群体性反应,对于那些行为,粉丝之外的人,往往很难理解。
传统社会也追星
北京晨报:是否可以说,粉丝群体并非是常态的社会群体呢?
李河:那也不是。实际上,不论在任何时代,人群中都会有一些人有比较强烈的情感依赖。甚至,越是在传统的社会中,那些独立的、有自我思想的人,生活中就越是困难重重。也就是说,在传统社会,粉丝同样存在,只是表现不同,他们崇拜的可能不是明星,而是其他的角色。
北京晨报:也就是说,狂热粉丝的存在,其实是一种必然?
李河:狂热粉丝很多时候,只是情感依赖性比较强,运用理性的能力相对弱一点。而且他们狂热的表现,往往仅仅在追星的一面,在生活中,他们本身也可能是非常和善、谦让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社会中出现大量的群体心理依赖性人格,这才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说明在这个环境中,真正的理性是缺失的。
理性来源于人文教化
北京晨报: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理性主导的社会,那么理性又怎么会缺失呢?
李河:问题就在这里。常理来说,经过现代教育,学了那么多自然科学的知识,甚至社会中有大量的白领,精于技术,这些人看起来肯定是理性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以为自然科学知识,以为技术可以造就理性,这是不对的。真正培养理性精神的,其实是人文教化系统,也就是人文精神。
北京晨报: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并没有足够的理性土壤?
李河:是的,数十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偏心轴的,过分偏重于计算型的人才,而在道德理性,道德和睦性的培育上做得非常少。有人觉得精神缺失,盲目追星、狂热崇拜等是现代性的问题,但实际上,好的人文教育,对于理性的培育非常重要,比如说法国高师,本是培养教师的学院,但几百年来,这个学院出现了大量一流的思想家,正是因为它不仅仅重视技术的训练,更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培育。所以说一个社会中,人文教化系统极其重要。如果缺少人文教化系统,而外部社会中又是一个价值缺失的环境,那么必然就会出现明星骄狂、粉丝狂热的现象。
现代偶像要取悦大众
北京晨报:有批评认为,偶像的单极化本身也是粉丝狂热的原因之一,精英人才的缺失,能够引导公众的知识分子不能获得应有的成就,都是导致粉丝本身理性不足的原因,是否如此?
李河: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中的偶像其实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社会,英雄、能够制造和提供精神产品的知识分子会成为大众的偶像。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这样的时代同时也是人们付出群体性代价最多的时候,频繁的战争、知识的稀缺和垄断,等等,使得英雄和学者成为偶像。而现代社会,人类社会逐渐转向平和和稳定,偶像的产生也就发生了变化。
北京晨报: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李河: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大多数的意见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之后,偶像必然要尊重大众的趣味,也就是说要取悦大众。传统的偶像是不会取悦大众的,相反,他们会摧残大众,教主一定要让别人受苦才能收获信仰,知识精英要让百姓无知,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是现在不一样,不论是提供物质产品的商家,还是提供精神文化的偶像明星,都要取悦大众,对大众来说,既然大家都在拼命地取悦我,当然是谁能让我更愉悦我就看谁。
偶像不只是娱乐明星
北京晨报:传统和现代,那种状态更好呢?
李河: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一直都有。传统时代固然不好,人们崇拜英雄、崇拜知识精英的背后,付出的是饱受战争、压迫的代价。现代社会避免了那些战火、知识贫乏等问题,比起传统时代当然更好。但就是大众趣味的均值化,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现在的崇拜不够高尚了,不够纯洁了,过于低俗了,世风日下了。
北京晨报:如何才是理想的追星状态?
李河:一个好的社会,是各人都能够做自己的事情,各个领域都有完整的规则,明星可以成为偶像,但是那些研究科学的、从事其他职业的,也可以成为偶像,年轻人可能会追星,但也会追别的,专家、学者、作家等,甚至崇拜一个普通人。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社会如果除了明星,其他的精神文化的提供者如果不能够自由独立地创造好的精神产品,或者相关部门把持着真理的持有权乃至创造权,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样的社会,哪怕拿出来一堆劳模,树立成榜样也没有用。所以说,健全的人文教化体系,好的社会环境,会使得追星的狂热不会那么严重,也会有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成为精神文化的提供者,而不仅仅只有娱乐或者体育明星。理性的教育、有主流的社会价值、同时有多元的精神文化,可能会最大限度地避免诸如“明星傲慢、粉丝狂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