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9期

试论中国文化外传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杨  凯

2014年09月02日15:0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我国作为文化大国,其灿烂的文化也随着经济的腾飞迅速走向世界。但是,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文化输出强国相比,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外传仍处于劣势,面临着传播内容繁杂、传播手段刻板等问题。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选取合适的文化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和手段,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不断创新传播模式,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外传;问题;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方面飞速发展,硬实力的不断加强使得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与此同时,国家也同样重视以文化为核心的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从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推进中国文化事业走向世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文化国际推广已卓有成效,“熊猫”、“中国功夫”、“汉字”、“中餐”等中国文化符号和元素,正通过孔子学院等平台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我国的文化外传发展速度及发展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与同为亚洲国家的日韩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将从文化传播内容的选取、文化传播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对目前中国文化外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一、文化外传中的不足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化大国,但我们距离文化强国的目标还有较远的距离。在中国文化外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无非有三个:一是传播什么样的中国文化;二是向谁传播中国文化;三是采取什么样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策略。其中,笔者认为第一点和第三点是文化外传中的关键问题。下文将从这两方面谈谈中国文化外传中所存在的不足。

(一)传播内容选取

悠久的历史、广袤的疆域、多元的民族,这都使中国的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凡事都要有侧重,文化外传也不例外。在中国浩瀚的文化海洋之中,我们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先对外传播的应该是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能够代表全体中华民族的、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内容,而诸如一些地域性、文学性、历史性较强的文化元素有时候并不适合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打头阵。

例如,作家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颁奖当日,瑞士的中国留学生们在斯德哥尔摩最繁华的“走廊”购物中心以快闪的形式表演《红高粱》中的情节,以此来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然而,由于这种文化形式的地域性和文学性太强,在场的很多外国人都看不懂,因此并没有多少人驻足观看,反响也不强烈。再如,对于中国的国粹京剧,大多数的外国人也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而真正“感兴趣”想要了解的却很少。虽然近几年随着国内外戏剧艺术交流的不断频繁,京剧走上了国际舞台,但进入剧场观看的人也大多是当地华人票友和一些真正喜爱中国戏剧的外国爱好者。不难发现,京剧仍停留在艺术交流的层面上,在国外远达不到好莱坞大片那样的火爆程度。因此,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时候,应该对传播内容有所筛选和侧重。

(二)传播手段和策略

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提条件,也大大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媒介。目前,除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如学术文化访问交流、互设文化节等,中国文化外传渠道主要还有媒体、影视、网络、图书、汉语等。但是,丰富的传播渠道与刻板的传播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的文化传播创新意识还不够。同样一个演讲主题,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演讲家更能将演讲的内容和精髓传递给听众。文化传播也是一种表达,我们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才能让受众更能够接受。

“木兰替父从军”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美国迪士尼公司对该故事进行了改编,创造出一个符合西方观众口味的“美国式花木兰”,不仅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而且还让世界认识了这位巾帼英雄。再者,派拉蒙影业公司和梦工厂动画公司将“熊猫”和“功夫”这两个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组合到一起,制作出了风靡全球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这都给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了一个醒:中国已不再处于千百年前那个文化上遥遥领先周边各国的时代了。我们要让中国文化再次变得有魅力,就应该转变传统观念,丰富传播手段和策略,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

二、对文化外传的建议

(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所创造并积累下来的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连绵不断、流传至今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维系一个民族内部团结的纽带。历史上的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对周边各国乃至世界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各国曾纷纷派遣使节、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没落,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已远远落后。文化外传事业在改革开放后才得以较大规模的开展。与此同时,大量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也在对中国进行着强有力的文化输出。日本动漫游戏,韩国电影电视剧等充斥着中国网络,日韩明星也受到了很多国人的追捧。尤其是年轻一族,他们崇尚异国文化,甚至有些人漠视本国文化。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早就诧异“中国人只崇尚西方舶来作品而冷落自己的瑰宝” [1]。这种现象需要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个连本族文化都不屑一顾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而且,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欣赏我们的文化,怎么可能让外国人喜欢上中国文化呢?因此,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时,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外,还应该重视现代文化的传播。沈壮海(2009)指出:“在当下,世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感知,仍然主要停留在中华民族悠久恢宏的传统文化上;在很多场合,我们习惯于向世人展示的,也多为中国文化的传统元素。[2]”正因如此,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仍停留在那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带给人的感受上。所以,我们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元素,给人们以新的文化体验,让更多的人对现代中国有全新的认识。以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确立中国文化的现代形象,在崭新的现代境遇中彰显不断创新发展着的中国文化的实力和魅力[2],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国文化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更多人所接收。

(三)提炼文化传播内容

在随机调查二十位在校大学生后发现,他们首先联想到的日本文化符号是:动漫(十二票)、樱花(六票)、和服(一票)、忍者(一票);首先联想到的韩国文化符号是:韩剧(十二票)、泡菜(五票)、韩星(三票)。其中受调查者对和服和忍者的感知均来自于动漫,韩星也可以认为是从韩剧中衍生出来的元素。

由此可见,日韩在对外宣传本国文化时呈现出“少而精”的特点,而我国的文化传播路线则表现出“多而散”的特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上文中提到,我们应该选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能够代表全体中华民族的、具有现代性气息的文化内容进行对外传播。而且,我们还要对符合要求的文化内容进行再筛选,挑选出某些文化符号进行重点宣传,然后带动其他文化元素。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日韩两国的做法:“突出重点,带动其他”。

(四)文化传播形式本土化

张常勇和俞蓓(2012)指出:“文化出口的前提之一就是让消费者接纳我们的产品,也就是要实现‘他者认同’”[3]。要让中国文化变得容易接受,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对文化进行再包装,以接收方熟悉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中国文化。上文中所提到的美国动画电影《木兰》和《功夫熊猫》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人拿中国的文化元素,进行美式包装,让它们更加符合美国人乃至整个西方人的审美口味。功夫巨星成龙将中国功夫和美式幽默结合起来,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使得中国功夫为世人所熟知。再如,美国一川剧爱好者在著名选秀节目《美国达人秀》上上演川剧变脸。让国人惊讶的是,在场的评委和观众一脸茫然,现场异常平静,评委直呼看不懂。倘若在中国,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定能赢得中国观众的高度赞赏。若这位表演者能够将川剧脸谱换成美国人熟悉的名人,再加入些美式的喜剧表演,笔者想定会引起美国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反观邻国日本,日本动漫可谓风靡全球。单从某些动漫人物的画风看,就能看出有些欧美风格,再加上故事内容多参杂西方元素(如:宗教、神话、人物背景等),深受欧美漫画迷喜爱,但大多数的日本动漫中也糅合了大量的日本文化元素,其骨子里所宣扬的仍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因此,我们大可以借鉴这种本土化的包装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三、结 语

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强国也是“中国梦”的内涵之一,随着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纷纷从经济、政策等方面加大本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力度。在这场文化传播的竞赛中,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国有着文化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我们应该合理筛选文化元素,采用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传播形式,让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罗海澜.功夫、熊猫与狄仁杰——西方作品“中国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和启示[J].当代文坛,2012(2).

[2] 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

[3] 张常勇,俞蓓.他者认同:文化出口的前提[J].中国报业,2012(10).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