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9期

论私媒体时代道德价值观的构建

朱秀霞

2014年09月02日15:38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博客、微博、微信等“私媒体”出现后,普通大众也由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变成了信息的主动发布者和传播者。借助这些新的传播平台,人们发布着从世界各地挖掘来的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其中对道德价值的关注和介绍,既是对过往信息传播缺憾的补充、丰满和纠正,也起到了社会教育的作用,充满了正能量。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从某种程度上说,“私媒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私媒体”又对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私媒体;信息传播;道德;正能量

随着互联网功能的不断延展,诸如博客、微博、微信等由个人掌控的传播平台不断涌现。这些被定义为“私媒体”的平台的出现,使得原来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或是简单地在专业媒体的相关报道后面跟帖的大多数人,拥有了独立发布传播信息、观点、思想、见解的渠道和平台。现在,很多人非常热衷于通过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等“私媒体”,发布文章、图像、音频、视频、动漫等各种信息,进而组建朋友圈,分享彼此发掘的精神“营养品”,其中不乏滋养心灵的正能量,也让信息传播更趋平衡。

一、私媒体对道德价值的认定

前些年,说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很多人言必称制度;而对于道德的提倡,则有意无意地持轻视和贬损的态度。言下之意,只要有了制度,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最近见诸于博客等私媒体的一些文字却在说明:他人文明盛况的成就,固然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但人们对道德的信奉和坚守也居功至伟。

给人治病同时致力于传播中医养生养心理念的中医博士罗大伦,除过在公共媒体登坛开讲外,还有完全属于个人的讲台,那就是他的博客和微博。如今,他的新浪微博拥有粉丝近15万、新浪博客的访问量也达1200万以上。在这些平台上,罗大伦不仅向受众不遗余力地介绍着中医知识及各种养生和治疗方法,还热切地推荐《弟子规》和知名企业家的著作。

一个中医,为什么要向读者推荐和医学毫不相关的读物呢?罗大伦的解释是:“起初,我觉得医术是至关重要的,我非常喜欢在这上面下功夫。但是,随着年龄和实践的增长,我发现,医术固然重要,但是现代人的身体问题,绝大多数都是不良情绪引起的。[1]”

在罗大伦看来,《弟子规》传递的是做人之道,企业家的著作传播的是商道。而做人之道和商道的核心往往都在于“无我、利他”。那“无我”、“利他”和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罗大伦说,他在长期行医过程中发现,当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这个“小我”工作时,就一定会与各种冲突、纠结、压力相伴,心情就一定不会太好,长此下去,身体就会出问题。相反,如果能以“无我、利他”的心态工作,就一定会激发出自己和他人的正能量,这样一来,工作起来就会很愉快,即便偶尔也要承担一些压力,但身体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减少[2]。

如此说来,“无我、利他”就是罗大伦给各色人等开出的养心处方。一个无我利他的人,一定是个好人。社会上曾有一种论调说,做好人吃亏。而罗博士的养心理论则说明,做好人至少能够收获身体的健康。如果这个因果关系成立,那么,做好人不但不吃亏,反而是占大便宜。

二、在私媒体指引下的延伸阅读

(一)制度与执行的和谐

自从有了博客等私媒体后,很多人的阅读有了新的信息源。笔者就是从罗大伦的博客上得知了一个名叫稻盛和夫的人,并开始阅读他的著作的。稻盛和夫是日本知名企业家,出版了很多著作。在一本叫《活法》的书中,稻盛和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创业初期,他的公司买了一辆车,配了专职司机,供公司人员工作时使用。同时,这车还接他上下班。一天,司机来接他上班,正好他的妻子要出门办事,且和他同路。他就对妻子说,我顺道送送你吧。不料,妻子却拒绝了,理由是:“如果是你的私车我可以搭,但这是公司的车,不能借口顺路就公车私用!你以前也说过,公私必须分明!所以,我走路去。”得到这个回答后,稻盛和夫说他当场哑口无言,因为他之前的确说过公私要分明。现在,他自己倒忘了这个原则,好在妻子还记着,为此,他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3]。

稻盛和夫后来成为和松下幸之助齐名的企业家,旗下的两家企业都进入了世界五百强。他的成功当然有很多因素,但他和妻子秉持的公私分明的原则,应该也功不可没。稻盛和夫和他妻子的故事还说明,制度是人定的,也需要人来执行。有制度,人还能执行,那一切都OK。但如果有制度,人却不去执行,那制度再好,也是枉然。而人能否执行制度,有时候不是取决于制度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像稻盛和夫和他的妻子,一个是企业的老板和制度的制定者,一个是企业的老板娘。老板娘顺道坐一下老板的车,并不造成额外的损耗,原本无可厚非,可他们夫妻却能秉持“公私分明”的约定而作罢!

稻盛和夫先生和他夫人的道德自律和对制度的严守精神,让我们感慨,也让我们产生无限的省思!曾几何时,我们也曾将公私分明奉为金科玉律,只可惜,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观念在我们的心目中模糊了。有些人甚至还想当然地以为,私有制社会是不讲公私分明的。稻盛和夫却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私有制社会,不仅有公私分明的观念,而且还被格外严格地执行着。这说明,道德和规则是人类建构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二)道德与聪明的辨析

在“郭梓林的博客”上,笔者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聪明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这个标题让人觉得耳目一新,观点也很是耐人寻味。

文章说,12年前,一个聪明人凭着优异的成绩到法国一所著名学府留学。期间,半工半读的他渐渐发现,实行自助售票的法国公交系统不仅上车不验票,也很少查票,逃票被查出的概率只有万分之几。于是,“聪明”的他便经常逃票了。毕业后,当他拿着优异的成绩单到巴黎的一些大公司应聘时,却总是被拒绝。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忍不住跑到一家公司去理论,得到的答案却让他悔不当初。原来,他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虽然都很出色,但因为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人家都不敢用他。对方告诉他:这说明,你不尊重规则,还善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所以,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交系统一样。临了,对方还意味深长地说:“道德常常能弥补聪明的缺陷,但聪明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4]”

郭梓林在这篇博文附带的说明中说,欧洲的许多国家之所以富强,是因为国民都在坚守道德。而道德,是国力提升的基础。

曾几何时,我们中的很多人却都以为,聪明至关重要!人只要拥有了聪明,生命就可以无忧了!至于道德,那通常更多地是用来要求别人的。而这篇文章却告诉我们,在聪明和道德之间,更加不能或缺的是后者。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差异,这篇博文不但被很多人转载到了自己的博客中,还在微信朋友圈中被不断转载着。

的确,这些年来,在我们的周围,由于聪明而又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太多了,以至于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攸关性命的领域,都出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问题。这些现象说明,仅有聪明而没有道德坚守的人,只会不断地冲击人类良知的底线,从而给社会带来祸殃。

三、私媒体呼唤道德:道德是美好生活的基石

在一个名为“五月花”的新浪博客上,笔者还看到一篇文章,叫《傻傻的美国人》。文章的作者是个中国人,通过列举美国人做事一根筋、买东西很少挑三拣四、对谁都热情、商家无条件退货等特点,证明美国人很“傻”。当然,这种“傻”让生活在其间的人很安心、很放松,仿佛是生活在天堂一样。

无独有偶,另一篇题为《你有扶门的习惯吗》的博文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在美国,要想“混得好”,首先必须是做个好人,因为美国人选择人才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能力,一个是“一定要做个好人”[5]。

美国人的这种表现,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书上讲的那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相比之下,我们周边的人总是唯恐自己吃亏,经常活在各种算计和提心吊胆之中!结果,收获的快乐不见得有多少,却经常与怀疑和不信任不期而遇,真是得不偿失!

这些文章中传达的信息告诉我们,美好生活固然需要必要的制度、技术来支撑,但对道德的坚守也不可或缺。

最近,在朋友们的强烈要求下,笔者也注册了手机微信。每天晚上,阅读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已经变成了一种别样的“宵夜”。有时候,仅仅是看一下那些文章的标题,如《抱怨是败德之行》《每一种创伤都是奔向成熟》《人生不要轻易做的两件蠢事》《人民有信仰 国家才有力量》,等等,心里也会充满阳光。

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些来自私媒体的呼唤道德、赞美德行、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大都没有署名,它们的存在和传播方式,仿佛是对“无我、利他”精神的一种生动诠释。私媒体的这种表现,既是世道人心需求的反映,满足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反过来也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道德的价值与功用。

参考文献:

[1] 罗大伦博文.我人生的转变[EB/OL].http://blog.sina.com.cn/s/ blog_5c3e721a0101858v.html,2012-07-12.

[2] 罗大伦博文.闲聊“医道”与“商道”[EB/OL].http://blog.sina.com. cn/s/blog_5c3e721a0101mprb.html,2013-07-14.

[3] (日)稻盛和夫著.周庆玲译.活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4] 郭梓林博文.聪明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EB/OL]. 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70c8aa40100lstu.html,2010-09-25.

[5] 圣心乐土博文.爱的传递 ——你有扶门的习惯吗?[EB/OL].http: //blog.sina.com.cn/s/blog_9ca5163f01019mgg.html,2013-07-18.                      

分享到:
(责编:张惠丹(实习)、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