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数码技术以迅猛之势征服全球。作为走在技术领域最前沿的产物,数码技术所产生的新物质媒体无论是从艺术创作所需的题材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且为当代艺术家打破旧的艺术创作模式探索新的艺术样式带来了契机,由此引发了当代艺术的革新。而数码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艺术就是新艺术样式的代表,它对主流艺术的颠覆和反叛正是代表了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数码时代;数码技术;新媒体艺术;批判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伟大的电子技术革命的数码技术,随着大众媒体的全球化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迅速成长发展[1]。数码技术对于当代艺术的影响作用越发明显并呈现出不可遏制之势,所有的一切表明,我们已经步入了以高新科技发展为基础,以图像的增殖、泛滥为表征的新时代——数码时代。现在我们走进商店、打开报纸、杂志、电视,到处是广告图形,图像已经取代文字成为今天的主角。在过去,我们阅览一本书通常以书上的文字为主,书刊的版面设置也大多以文配图的形式出现,我们崇尚方法论是实证。而现在,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书籍、报刊也多以图配文的方式呈现,世界与现实被“图像化”,推崇的方法论是虚拟,科技手段撼动了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使非真实比真实还真实。
阅读方式仅仅属于我们生活习惯的一个部分,数码时代所带给人们生活上的转变,却是方方面面的,在这里具体概括为以下三点:1.人们的生活习性发生转变,例如以上提及的阅读方式、此外以判断事物真伪为例的思考方式、以及以消费为例的价值观念等也有很大的转变;2.价格低廉使得数码产品被大众广泛接受;3.人们彼此间越发习惯于用图像进行表达和交流,并能够结合自我的认知、个人体验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赋予它新的意义。同时,艺术领域里也随之出现了视觉的转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借用高科技手段创作,偏离传统媒体;2.借用公共图像(拼贴)创作;3.按大众文化方式、趣味制造图像。这些转向推动了新媒体艺术这一新的艺术样式的产生和发展,新媒体艺术对主流艺术的颠覆和反叛正是把握了数码时代这一数码技术高度发达的契机,掀起了当代艺术的反叛潮流。
一、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人类的艺术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新艺术样式的出现总是与新物质媒体的发现有关,比如石器时代的石器艺术、青铜时代的青铜艺术、宋元时期的文人画等等。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数码技术的高度发达,新的物质媒体也开始被发现,艺术家开始把创作的目光转移到这些新的物质媒体上,尝试利用技术进行反思与批判,创作出新的艺术样式,以此打破传统艺术的局限,形成具有我们时代特色的艺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泛指一切以高新科技手段为媒介的艺术,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数字化合成技术虚拟现实并重构世界,包括观念摄影、录像艺术、电脑数码艺术与FLASH等。纵观新媒体艺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不难发现它们都具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方式与作品展开直接的互动,并且通过这种互动对作品原有的要素进行再创造,甚至赋予作品以新的含义。
二、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已在大众生活的各方面得到体现。新媒体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艺术家打破传统的界限,实现创意有了无限的可能。这主要体现在创作过程以及创作风格和创作思维的转变上。
1.高技术性。新媒体艺术的高技术性体现在它的传播是以高新科技为手段的媒介,涉及卫星通信、硬件软件、新材料、广播电视技术、数码影音、微电子等。这些设备技术要求高,这不仅要求艺术家对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还要求数码时代的艺术家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应用技术凸显现实世界和生活的景象,发挥技术去蔽的方式。
2.综合性。陈玲在《新媒体艺术史纲》中这样定义新媒体:“新媒体是指使用所有媒介和技术手段创作的艺术作品,这里的媒介,不仅包括我们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技术,也包括了现在已经出现和将来会出现的各种新的材料。[2]”这里提到的技术手段包括大量图形设计手法和摄影、动画、影视表现手段往往需要来自多个领域的人通力合作,比如完成一个影视作品的创作需要美工师、音乐师、摄影师、计算机工程师等。这种不同领域的合作,不仅是综合性的体现,也可以理解为新媒体艺术交互性的一种表现。
3.互动性。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新媒体的产生,其对推动社会变革的影响较之当年兴起的无线电广播和电视都要来的大得多。就媒体的互动性而言,数码技术推动下的新媒体较之广播和电视最大的特点是它打破了以往单向交流的模式提供了人与人,人与作品之间双向交流的可能性。它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数字网络系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艺术作品,结合自我的认知、个人体验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传播渠道不再是树状的权威结构,而是网状的多元结构[3]。
简言之,以数码时代为契机的新媒体艺术使得单向交流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互动正成为一种趋势。这种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作品与观众之间,作者与观众之间,艺术家与不同领域技术之间所表现出的一种沟通互动,共同参与、分享的艺术模式。
三、新媒体艺术的批判性
回顾人类艺术史,艺术流派的更迭和艺术实践的不断创新,推动着艺术的前行,产生这种更迭和创新的根源取决于艺术本身的核心价值即艺术的批判性。批判性是新媒体艺术最本质的精神内涵。现代艺术最鲜明的特征是对技术的关注。
由此也产生了两种艺术实践走向:一个是热情地表达对技术崇拜和热爱,以未来主义、构成主义为代表;另一个是对技术的反感和恐慌,追求表达原始冲动,致力于揭示人类精神内涵,以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为代表。这两种实践走向可以归结为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数码时代下的新媒体艺术一方面吸收了现代主义对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探索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保持着对技术进步持续质疑的批判精神[4]。新媒体艺术家大多是在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使得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生存感受都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家,他们习惯于使用新技术来进行艺术实践,但他们既不盲目地追崇技术,也不逃避技术,而是处于时间经验的发掘与正反乌托邦思想两条思路的交汇点上。简言之当代的新媒体艺术实践,一方面观照着技术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正面影响,一方面又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批判的态度,后者更是新媒体艺术的艺术精神体现。正如万书元所指出的那样:“新媒体艺术家,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批社会的解剖家和批评家,他们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他们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看法,而且是激进的、富有深刻的哲学洞见的看法。他们常常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以他者的眼光来审视身边和心灵中的事件。他们以摄像机为透镜,大胆地、严厉地质询整个社会的叙事框架,甚至是用解构的方法,解构主流社会的整个意象结构,讽刺其意象制造和消费的逻辑。[5]”
新媒体艺术的批判性绝不仅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艺术语言的创新从而打破传统,还包含了对数码时代下技术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表现、反思和批判。反观中国的新媒体艺术,我们可以发现其反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利用高新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创新,突破以往艺术创作技术上的局限;另一方面,立足当下,关注现实生活,对当代社会进行反思和批判,涉及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生存状况以及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等。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被政府作为技术手段来改造大众艺术机制的经历,恰恰这一点却是西方新媒体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可被忽视的部分。因此,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家并不像西方那样对技术感到反感乃至强烈的批判,更多的是歌颂技术为艺术创作及生活带来的变化。尽管如此,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批判性价值依然富有魅力,它从最初的关注个人经验走向关注社会现实,反思和批判转型期的当代社会出现的问题,它的批判性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其批判性所呈现出的力量是西方新媒体艺术不可比拟的。
以数码时代为契机的新媒体艺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和思维方式,占据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冲击着我们以往的知识结构和生存感受,预示着未来的生活方式出现的可能性。英国科学家霍金认为,人类一定要向外太空发展,才能保存人类本身和在宇宙中传播人类的文明。随着数字化的到来,人类正在不断地探索向外太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及更新媒体的艺术便有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及人道主义价值,一块新型硬盘也许已经能装载所有新媒体艺术,世界曾经主流的艺术形式也都将成为过去式,传统的艺术空间在未来也将会“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以新媒体艺术为主流的当代艺术。
参考文献:
[1] 鲍玉珩,宋东红,薛翠华.数码时代的视觉艺术:现状、发展概述[J].电影评价,2005(15).
[2] 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许鹏等.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邱志杰.重要的是现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5] 万书元.新媒体艺术论[J].艺术百家,2009(1).